我很赞同这样的描述“无论是清晨、黄昏还是夜晚,不论你是徒步缓行还是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都为你展现着多样的迷人风采。”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它不愧为20世纪全球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如今的悉尼歌剧院既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也是悉尼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一扫昨日的阴雨。在下午我们船游悉尼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一个期盼中的美丽悉尼歌剧院的风采!

1

2

3

4

5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今天,在碧海蓝天衬映下的悉尼歌剧院显得更加的美不胜收。

6

7

8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悉尼歌剧院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亮白色的瓷砖。

9

10

11
这个从垃圾箱里找回来的歌剧院设计方案的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据说因为工程预算等问题,建筑师在歌剧院的建筑过程中,与时任澳大利亚新政府失和,以致他在歌剧院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就愤然离开了澳大利亚。而后,尽管澳大利亚政府曾多次邀请他来悉尼看看他设计的歌剧院,然而,这位杰出的丹麦建筑设计师直到终年90岁都再也没有来悉尼亲眼目睹自己设计的伟大传世作品——悉尼歌剧院。由此可见,约恩·乌松先生的个性是多么的倔强!

12

13

14
(参考资料)
1957年1月29日,悉尼N·S·W艺术馆大厅里,记者云集,评委会庄严宣布:约恩·乌松的方案击败所有231个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设计方案一经公布,人们都为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凡脱俗的设计而折服了。但是,谁又曾知道,约恩·乌松的方案最初很早就遭到了淘汰,被大多数评委枪毙而出局。后来评选团专家之一,芬兰籍美国建筑师埃洛·沙里宁来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从垃圾箱里的废纸堆中重新翻出。埃洛·沙里宁看到这个方案后,立刻欣喜若狂,并力排众议,在评委间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游说工作,最终确立了其优胜地位。
1957年冬天,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被宣布赢得了竞赛,得到了£5,000的奖金。乌松于1957年访问了悉尼,帮助监督该项目。1963年2月,他将他的工作室搬去了悉尼。后来,据说因为工程预算等问题,建筑师在歌剧院的建筑过程中,与时任澳大利亚新政府失和,以致他在歌剧院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就愤然离开了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开幕式邀请了英国女王亲临现场,然而,开幕式自始至终竟没有提到设计师约恩·乌松的名字。悉尼歌剧院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随后,澳大利亚指挥家唐斯挥棒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

15

16

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