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雷洋事件,那些人在往雷洋亲人的伤口上撒盐?首先是有关部门,是他们的执法导致了雷洋的死亡,是他们面对网民的质疑,自说自话地公布”嫖娼“真相;其次,是雷洋的那些同学,把雷洋贴上人大学生、刚有孩子的父亲、一个学术有作为的青年专家等标签,想从道德的高度证明雷洋不会嫖娼,却不知道,嫖不嫖娼,与这些道德的标签没有必然的关系。却让全社会知道了“雷某”原来是“雷洋”。让雷洋的亲人一下子,在全社会曝光,替逝去的亲人接受道德的审判;此外是那些律师、公知、大V、包括部分网民进行情绪渲泄,甚至造谣。故意撕裂舆论,搅乱网络舆论场。将雷洋和雷洋的亲人残无人道地投到全社会的舆论漩涡之中,接受悲伤的洗涤。
目前,检察院已经介入,检方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实事求是地依法做出处理。真相即将出现。在这样的时候,无论是雷洋的亲人、同学,还是雷洋的律师,每一个网民。除了需要等待,更重要的是需要信任。因为即将呈现的真相,或许是预期的,也或许与预期有着差距。然而,不管怎么样,你信与不信,真相就在哪里,那就是真相。如果真相是警方违法,国家的法律摆在哪里,相关人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一切都会沿着法律的轨道进行。如果真相是警方没有违法,也要理性地接受。因为怀疑是真相的敌人,怀疑一切的心态,本身就让人们远离了真相,甚至与真相背道而驰。
雷洋事件留给社会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比如公民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直面法治社会的规矩;警方执法如何更加规范,把尊重执法对象的生命权放在第一位;面对突发事件,如何不让真相一直在哪里飞,而是让权威的声音,及时公开应对?作为一介普通的网民,如何面对汹汹的舆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被那些燥乱的情绪所迷离和牵引,避免面对反转的真相,透支了我们的激情与正义,除了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获得名利,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却毫无益处。
是到了从躁动的氛围与情绪中清醒过来,直面真相的时候。而全社会每一个人需要的是,用信任去等待真相。相信检察机关,相信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
前一篇:百度调查结果,这些信息必须读到
后一篇:善意不能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