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片树叶的两种飘落方式

(2006-03-16 19:12:36)
分类: 小散文

 

    一片树叶从生长到飘落的过程里,与其它生命一样,都被约定在自然的大气候和大规律里,无论社会或人为地对它做怎样的科学改变,但都得尊重这种大气候、这种朴素而固亘的规律。从古到今到将来,人们都在以科学的方式糜羁这种规律以求得发展。 

    生命的生与死,如果都能成为一种自然的喜悦,在人文意义上那的确是一种圆满和超脱。春天,一片树叶不管站在什么角度或高度的树枝,站在什么亮度和湿度的空间,不管生的困窘抑或满足,都是站在春天里;同样,秋将至尽,所有绿色的生命,无论多么高贵与低贱的身份地位,无论风雪之夜抑或阳光灿烂的晴日,无论进行怎样的科学的护理与调节,都要历经一次死亡的震撼。现实的生与死是生命的两极,死意味着生命的一次性,不可重复的高贵品质,因而对死亡方式的选择普遍的惟一的方式便是自然,人们谁都会因这种方式而圆满自足的。因为这反映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然而,并非所有的生命都能得到这种尊重,尤其在置于一个自然空气稀薄的商业化气味浓重的文明社会里,由于人为的功利目的,使社会的整体群落的生存都处在一个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生命的自然生存权是很难得到尊重的,一切都在人为地改变着,可不管人为地怎样改变,总无法改变生命存在空间里统一的相对的运动的体系,以及这种体系的运动变化规律。 

    秋阳如血,铅云阴沉,寒风掠过,树叶纷纷扬扬漫天盖地扑下,自然地飘落,我想这种飘落是有着一种欢快的声音的,有着物归其所的安然怡然,并没有死亡的哀痛和不快的色彩。这种飘落的方式在原始森林中,在荒野郊外或乡间田畔,或房前屋后是极为普遍的,因为它生发在一个绿色物系的共同体中,没有人为地功利化的扰闹,便注定这种自然飘落基调的柔和性,顺应天理人道的舒畅感。然而在都市,在马路的两旁,在窗明几净的大厦门前,在时髦笔挺装束下的人流中,满天飞舞的自然飘落的树叶似乎与这个城市的格调有些不谐和,虽然没有人能够阻止树叶的自然飘落,改变这种格调的反差,但人有可能尽快缩短这种不协调的持续时间。清洁工在冬天未来之前,在秋天未尽这时,当树叶刚刚发黄,仅出现枯凋的情状时,便用长杆子敲打树叶了,无论树叶是否真正愿意离开树枝,无论这个城市的空气是否还需要它来净化,但大气候已经给了它们命运的判决书。秋天的来临便意味着树叶的枯凋以及草叶的枯死,于是清洁工与流行的秋风一道把它们从树枝上赶了下来,这种飘落的方式分明有着功利的整齐目的。这就如同文明发展过程的进步力量,虽然这种方式刺伤了传统的心理情感,但社会的发展与改良需要这种方式,它并没有在春天或者夏天敲打嫩绿闪亮的树叶,它只是在秋天的大气候与大背景下提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满足了社会心理的需求。 

    当然,我们无法站在神或上帝的位置上俯视生灵,无法对一片树叶进行人文的终极关怀。尽管两种飘落方式有着迥然不同的情感表象,但飘落的精神要求与本质内容是相同的,因而,当我们面对诸如传统与现代、先锋与后现代、历史与文明、战争与和平、上溯与顺流、品质与才质等命题时,我们不得不把它们放在一个大背景下考虑鉴别,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解放自我,才有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走得更快更长,在艺术的批评上,写作方式上,艺术形式上,思想观念上,这种行为准则是多么重要,这种准则一旦被公认,至少结束了无聊的斗争,模糊不清的自虐,势必将加快向前及上升的速度或规模。 

    关于一片树叶的飘落,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无论怎样选择,我们都得明白,秋天到了,秋风中有一把无形的利剑,谁能躲得过它? 

    任何狡辩与掩饰都有是愚蠢的! 

    任何反抗与逃避都无济于事! 

    因为秋天将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