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魂的独语-----读朱子青作品有感

(2006-03-17 09:35:42)
分类: 作家评论
灵魂的独语-----读朱子青作品有感
张玲

认识朱子青很多年了,前几年他给我送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读过之后感觉一种清新、质朴的风格扑面而来。那时感觉他的文章纯朴无华,真挚感人。近年来由于他去了外地工作,几年没有联系,说来也巧,最近,我们在同一天上到家乡文学网站上,而在他给我的回贴中,我立刻感觉到这一定是朱子青,一联系,果然是他。之后,他给我的邮箱里发来了近年写的十几万字散文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他在几年里取得了很大成绩,文章显出了一种沉静与厚重。而这些作品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体裁,对人生观,对社会现象,对文化文学,哲学宗教等等的思考与反思。在这里我主要从他近期发表天堂鸟的部分文章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            让心灵为之震憾

在读到《黎明》、《交点》、《一片树叶的两种飘落方式》等作品时我仿佛被什么拌了一下,那种让人心灵在瞬间为之震颤的感觉,久久拨动着我的心弦。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多少人在追求着物质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却忽视了灵魂的净化与追求,而朱子青这类作品,正好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首、思索。为人性中那些由社会因素造成的扭曲、抗争及叛逆;也许这些作品不是最好的,但它让我们多了一份思索,也许这样的作品不能改变什么,但它是作者在内心冲撞、沉淀之后的呈现给我们的一份精神的食粮,如果我们为之感动,我想《交点》里所写的人和事,肯定让作者为此震惊,为他内心的那种艰难的追寻、期盼与最终的解脱,因而他才能表达的如此具有震憾力

二、            借物言志

可以说在朱子青的许多作品里,是通过那些看似没有思想的植物、动物、甚至于是一种物品来说话。如《自行车》、《金翅》、《月光下荒野里一块石头》等。在《自行车》里那种在城市中左冲右突而难以突破的现实中顽固、僵化的条条框框及等级观念,许多时候不是我们自身是否优秀,而是我们是否有资格,有那样一个标签,有了它,我们就能够在阳光下清清爽爽、坦坦荡荡地活着更好,这些观点在文章中深深地切入,而我们在现实社会中谁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我们可能缺少了作者那份敏感。对《金翅》的理解,是在作者的阐述下方悟出:“无法保持生命本身以及文化等的纯真,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文明观念艺术形式正在消失

三、            心灵的呼唤

在《老乞丐》一文里我这样回贴:“这样的乞丐几乎不存在,然而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奇特人物的行为及内心的自述,让我们在读完文章之后不由地去思考。老乞丐触动了我们内心的一根久久无人拨动的弦。”是的,在今天,各种各样的行乞已经让人们麻木不仁了,而让我们麻木的怕不只是同情心的丧失,我们在许多的现象前表现的麻木同样是可怕的,正义感,荣誉感,良知与道德等等。

在朱子青的其他许多文章里,我感受到了作者一种强烈地呼唤真情、呼唤人性的真善美的愿望。

在朱子青的文章里,还有许多是心灵的独语,在思念故乡,亲人、老师的背后流露出作者的拳拳之心。而这些作品我认为是完全抛开功利的写作,它是心灵的小溪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洗礼。

愿作者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