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郁达夫

(2022-11-13 11:13:06)
标签:

郁达夫

分类: 读书
昨晚发博,没见出来,重发——

听郁达夫的作品,有的像小说,有的像散文,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而且“自传”成分居多。《茑萝行》采用书信体,丈夫写给妻子的信。这个丈夫是个失意文人,在社会上不得志、在外边受了气便回来拿妻子出气,虽说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却也过在了一起,无休止的虐责逼得妻子投水自尽,幸好被救了上来。第一人称的写法愈发见出这个男人的恬不知耻,更招人恨,恨他不是人,虽然他也自责,事后也后悔也说对不起,可事实上却对女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他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社会,却不从自身来找原因,这是很多有点文化的小知识分子的共性,比如《沉沦》里的那个学生自己无能,却怪罪兄长的绝情(其实是他主动与大哥绝的交),还怨怪国家无能,若是国家强了他岂会受小日本的歧视?他就不想想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他自己该做什么,只是用酒和女人来麻醉自己,用自杀来逃避责任(我估计连自杀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书生确实百无一用,真不如不识字还能出点苦力的受苦人,这种自甘堕落的人只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郁达夫作品的调子也大多偏低,不过也有让人舒心一点的,比如《迟桂花》。

听到《怀鲁迅》,这篇很短的小文里有这样一段十分熟悉的句子:“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鲁迅说的,没想到出自郁达夫,当然是评说鲁迅的。这篇小文极短,却比该书中选录的所有文章都好,以至于我无心再听别的写新风旧物的文字了。

《怀鲁迅》全文:

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城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一片微红的新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