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是一本心魂之书

(2022-09-14 21:59:45)
标签: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分类: 读书

听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这是一本心魂之书。

悉达多是个婆罗门,古印度的上层人,自小跟随父亲修行,后离家跟随沙门苦修,三年后觉得这样苦修不能成正果,便又去“寻找自我”。他将心转向俗世,结果变成了纵情声色的酒徒、赌棍,二十多年后梦见一只在金丝笼里死去的小鸟而猛醒,在河边顿悟,转而回归灵性的生活,追求生命的本真。

这是一部充满哲性的书,文体流畅清晰,文句一点也不晦涩,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让走在地下的我心里一派光明。

黑塞是个德国人(后入瑞士籍),为什么写下一部佛陀的书?这当然跟他有过印度之行有关,但我更愿意把他跟德国这个出哲学家的国度联系起来——他想用东方哲学的思考方式来解释生命、灵魂的真谛,在修行中追寻人生的本质意义。当下关于知识不是智慧、智慧高于知识的命题还是热门,黑塞在此书中已经论说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大概在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有了,我们现在其实是在炒古人的冷饭、拾古人的牙慧。

乔达摩.悉达多本是一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可黑塞在这本书里把他分成了两个人:悉达多是个世俗修行的人,乔达摩则是那个佛;悉达多认为乔达摩的教义还不够完满,想独自去寻找这个自我的完满,结果堕入世俗。他是在一棵银杏树下醒悟到自己的堕落,而佛祖据说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树让他们一下子顿悟,没有树照样成佛,那只能是来自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梦醒,如果是梨或别的什么砸中牛顿同样会产生万有引力定律一样。

悉达多过河这个情节很有寓意,摆渡是此岸彼岸的连通方式。我很欣赏船夫的话,“我不需要你的船钱和礼物,友谊就算是这个吧。”摆渡人既是悉达多的同伴也是老师,教会了他倾听的艺术,从河水的声音里听出大千世界。

悉达多早期的修行没有经过俗世的环节,所以一味地苦修没有修成正果,经过了爱欲(“爱情的艺术”)和物欲的浸淫,经由儿子理解了父亲,在尘世里走了一遭才完成了一个轮回。

最后,悉达多与朋友歌文达再度相逢又分别,这是首尾呼应的小说结尾,可以视为一个轮回。我认为轮回后的悉达多与乔达摩合二为一,成圣成佛,或许这就是黑塞的用意吧。可是,世间有几个能在堕落中顿悟轮回成圣徒啊?太难了,现世中可以说几乎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