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国维与陈寅恪

(2022-06-14 22:06:49)
标签:

《历史的辫子》

陈寅恪

王国维

分类: 读书

听完一本叫《历史的辫子》的书,讲解王国维和陈寅恪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这是两位大师级的人物,我对他们的学术著作敬而远之,一是非我所需,二也力所不逮。

我对王国维的了解就是这个人不合时宜,都民国十几年了脑后还拖着根辫子,最后莫名其妙地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我看过他的《人间词话》,知道他的艺术三境界说,仅此而已。

《历史的辫子》里讲王国维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迷,说最理解他的是陈寅恪,陈认为他是殉文化而死。以平常人来想这事,虽然王国维赴死之前没有异常,但肯定内心里经历过激烈的斗争,要不哪能轻易去死呢?殉清的说法肯定不对,要是殉清他早死了,何必等到十多年后(清亡于1911年辛亥革命,王死于1927年,相隔15年多;溥仪被逼出宫也已过去两年)?中年丧子(大儿子病故)、老友失和(罗振玉与他断交)也是两个重大的打击,但还不是他下定必死之心的最终原因,可能指的是“义无再辱”(王国维留下的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变”当指时局形势)。我觉得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钻到了尽头,以后再也出不来新东西了,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从前曾有人劝其避难他乡王以不能做学问而拒绝)。这个主因加上他天性孤僻(疑有精神郁悒症)和上述的客观理由,才有了昆明湖那决绝的一跃。

陈寅恪的名头更大,教授的教授,不仅家世显赫,而且历经磨难,我真佩服他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还能潜心学术,即使双目失明仍旧不辍于学的意志。陈寅恪是国宝级的文化大师,哪个国家、政党、大学都迎之唯恐不及,抗战期间日本请他,他坚辞不受;国民党接他去台湾,他选择留在大陆;共产党要他去北京,他选择留在广州。可是,这位不想沾政治边的学人到底没能躲过政治的迫害,文革中被高音喇叭、抄家、批斗检讨、断药折磨,最终这位双目失明下肢瘫痪的老人和他的老伴先后死去。设想一下,如果当年他去了台湾,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吗?肯定不会,你看那些去了台湾的学者不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了吗?想想那些怀着报国之心从海外归来的学者在历次政治斗争中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被批斗被关牛棚被劳改甚至被整死饿死,真是寒心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