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01)

(2022-06-15 22:01:16)
标签: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分类: 读书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是我读《论语》看到的最长的一章,也是孔子说话最多的一次。孔子很生气,生气的是学生冉有、子路身为季氏宰,却不极力劝阻季氏取消攻打颛臾的想法。冉有辩解说他和子路并不想这样,而是季氏非要这么干,实际上冉有也认为应该拿下颛臾,否则后患无穷。这个行动从国家角度来说无可非议,但与孔子的理念相左;孔子还抱守过时了的周礼那一套,与当时的形势格格不入,能不到处碰壁吗?在这里他讲的一大段话,我总觉得离题太远,什么患寡患均的,这跟季氏伐颛臾之事有啥关系?只是最后,他才回到所谈的话题,给后世留下一个成语:祸起萧墙。

倒是下一段孔子的一番话,道出了他反对季氏对颛臾用兵的理论依据: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当时的世界自然是天下无道的,天子已被架空,诸侯各行其是,有的连诸侯都说了不算,被大夫专权——鲁国就是这样,鲁君被季氏架空,后者说的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