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3)

(2020-07-01 22:03:12)
标签: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分类: 读书
       从孔子对鲁大师所讲的对音乐的理解可以知道,他善于演奏音乐,且有很深的造诣。你看他对音乐的形容:“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是不是很美很生动?
    当然,孔子在音乐欣赏上带有很大的政治性,在他看来,韶乐尽善尽美,而武乐则尽美却未尽善,为何?因为周武王是用武力(伐纣)取得权力的,不像舜的天子之位是从尧那里禅让过来的,故“未尽善也”。
    我们现在认为尧舜禹的禅让也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与其说禅让,不如说是被逼让位,但孔子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仪封人应是孔子那个时代的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正直官吏,因为只要是“君子之至于斯也”,他“未尝不得见也”,一听说孔子到了他这个地方,便来求见。

这个仪封人很痛心当今的昏聩无道,希望能出现一个改变世道的人出现,见过孔子,他认为这个人出现了,“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认为孔子将能以自己的思想震醒世人、尤其能说服当政者走上“有道”。

由此看来,仪封人又太理想天真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孔子四处碰壁,他那套学说没有一个国君愿意采纳,也就无从变无道为有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