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7日
(2018-01-27 23:23:52)
标签:
文学创作 |
如果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产生于贫瘠的身体、忧郁的心灵与问题的大脑,大可问一句:是不是世界出了问题,才会这样?换句话说,世界、社会的缺陷只能由同样缺陷的人来再现,再或者说,不是“出了问题的人”就再现不了这个世界与社会?解铃还须系铃人?
所思所想到变成文字并非直接的转换,其中又历经了再思再想加上文字化的推敲。我的切身体会是,好多想法想着的时候美不可言,就是落不到笔上,想象与文字的距离比你认为的要大得多。
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抽象的,要表达通用的理念;但是,诗必须是美的,能引发美的无限想象。德波顿说:“建筑正如写作,都是为了把那些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建筑师用石头堆起来的,有的是诗,更多的是房子。那些是诗的建筑会永存史册,哪怕焚毁了也不怕,想想历史上有多少今已不存的古典建筑,人类不还记着它们吗?帕特农神庙就是例子,黄鹤楼更是:历经多毁仍健在,几经变身不易名——附着在这座名楼身上的故事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崔颢的诗,更重要的是以李白之狂仍甘拜下风的掷笔一叹,绝对是对后世狂人的警省:崔颢题诗在上头!
前一篇:2018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