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狄更斯本可以写的更好
(2018-01-28 22:04:19)
标签:
《雾都孤儿》狄更斯 |
分类: 读书 |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写的又是孤儿的故事——我所读的几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是孤儿,这成了狄更斯的一个特色。
孤儿奥利佛在贫民救济所里的悲惨境遇悲惨到不能再悲惨,他碰上的全是社会上恶到不能再恶的恶人,所长、干事、法官、商人没有一个不是心狠的没边的坏蛋!十岁的奥利佛忍受不了挨饿挨打的学徒生活,终于逃跑了,却又掉进了贼窝,遇到了又一伙更坏的坏蛋。在一场混蛋式的审判(狄更斯最想以此表达他对当时英国司法的嘲讽)后,他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善良的老人的收养,可没多久又被贼们劫了回去,噩梦再度笼罩着可怜的孩子。奥利佛还算是幸运的,在一次被盗贼胁迫参与的夜盗之后,受伤的他再次遇到生命的救星——好心的太太和她的侄女,疗伤、疗治心理,苦尽甘来,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是贼们并不想放过他,还是想把他变成一个窃贼,好在没有得逞。
我认为,小说的前半部分非常精彩(像个名著的样子),后半部分则不如人意(罗兹小姐突然的怪病那一段实属赘笔,南希死心塌地跟着盗匪赛科斯令人难以置信,尽管作者本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最后的结局更像是不入流的悬念小说编造的情节,根本难以让人相信(蒙克斯的罪过根本没有交代,一个恶人怎会乖乖地向一个老头认罪呢?善良的老头哪来的能耐抓捕、审问并使之屈服的恶徒呢?)——如果狄更斯不是把奥利佛的身世刻意写得离奇(其实并不离奇,而是陷入了争夺遗产的俗套),小说的艺术性、社会意义会更好。
狄更斯好像是写的不耐烦了,硬编故事,造出这样一个结局,把一部本来不错的小说弄成了这个样子,这太令人惋惜了——我猜想,狄更斯肯定引以为憾。好在这部书不算太长,四百多页,而且2/3以上都是很好的——狄更斯对人物(主要是反面人物)的漫画式描写水平很高,尤其是在对干事、法官的讽刺方面(比如班伯尔先生),这是本书最为引人入胜之处,既给读者以极富感性的印象,也给想学写作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最为生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