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臃肿的《大卫.科波菲尔》

(2018-01-04 22:10:21)
标签: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分类: 读书
      老早就醒了,躺在床上做起梦来,似在看着、又似自己也置身其中、还像是在写几个年轻人在创业,干什么呢?我们做酱菜,先是调出一瓶两瓶的,免费送人品尝,一点点地扩大规模,居然把买卖做大了。我们这几个年轻人弄出了好几个系列、好多品种的酱菜,干出名了,有了自己的品牌,野心就大了,就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接下来是扩建厂房、购买设备,想走出当地奔向世界了……我看着这几个年轻人在成长十分欣慰,更因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而自豪啊!这肯定是梦,却又像我在编这个梦,我既在梦中跟年轻人们忙活,还在梦外研究他们并时有感慨——然后,我睁开眼睛,望望窗外,重又闭上双眼,一遍遍地过昨天刚看完的那部大书……

《大卫.科波菲尔》(《大卫.考坡菲》)看完了,后半本我差不多是唰唰唰地翻完的,狄更斯像是换了一个人,越写越“不着调”,越写越让我耐不住性子,给我的感觉是净扯些没边没沿的事、与“主题”无关的事。你看,大卫去见坡勾提,一通无以复加的久别重逢的滥调,再去船屋,坡勾提先生却一个劲儿地跟刚进屋的客人(大卫与史朵夫)说小爱弥丽如何如何——这与常情完全不符(至少与中国的常情是对不上的),我不明白,大卫长大了,狄更斯怎么像不会写了呢?而且,那种动不动就以最极端的夸张语句来形容一个人或对某个人的感情或态度,真是让人受不了(比如,本是纨绔子弟的史朵夫一开始被夸成了无与伦比的人儿)。

狄更斯的笔在刻画人物、尤其是滑稽人物、反面人物时是漫画式的,精彩之处也在于此,但在情节的安排上随意性太强,信笔由缰,很多情节很难令人信服。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生意上屡屡失败的掮客,因欠债东躲西藏,还住过监狱,在离国之前就被抓两次,人又夸夸其谈好说大话,很不贴铺衬的一个人,就是这么个人,作者安排他到西坡事务所去“卧底”,让一个做事极不靠谱的人搜集证据,并一举揭穿西坡的阴谋恶行——这样的安排太荒谬了!每当米考伯一出现,我根本不看他说什么,更厌烦他老写那些酸文假醋的信(米考伯夫妇这一对儿真是般配,与其说他们生性乐观倒不如说他们是心大或者是没心没肺,根本就是混日子,天晓得他们带着好几个孩子是怎么混过来的)

这本书里有些人物纯属多余,比如那个侏儒冒齐小姐;有些人物往往像幽灵一样突然冒出又突然消失,如玛莎、利提摩,需要他们了,作者就把他们请出来帮着连缀故事,而这些人物对本书无比有更好。书中有许多突发事件,都似刻意为之,贝萃小姐的突然破产,斯潘娄先生突然死亡(好像他要成全大卫与他的女儿的婚事一样,因为他反对大卫与他的女儿相爱),而朵萝最后也莫名其妙地死去了。这部小说编织的地方太多了,居然让忠厚的汉跟夺去他心上人的对头史朵夫一块儿死去,而且汉还是为了去救骇浪中的史朵夫而死,好像要烘托汉的完美人格似的。达特小姐对史朵夫那被压抑的爱、对小爱弥丽的死追猛打、最后对史朵夫老太太的爆发也是匪夷所思的,现实中不肯能有的事,岂非胡编乱造?狄更斯还犯了小说写法的大忌,给全书加上“一条光明的尾巴”,居然让坏人都变好了:从前那个对小孩子施暴的克里克变成了仁慈的监狱警官,西坡、利提摩全都在监狱里痛改前非了——这太让人惊讶了!

我寻找书里描画最好的人物,居然没找到,几乎全是概念化的,尤其他们说的话,以废话居多。我本觉得大卫的姨婆贝萃小姐这个人物应该出彩,不料她后来变了一个人,不再那样犀利尖刻了,好像成为老太太了棱角也磨没了。这样反衬出那个出场不多的枚得孙小姐更为出色(狄更斯最擅长描写反面人物),阴冷坚定从始至终。

爱格妮是书中不多的几个完美人物之一,她才应该是大卫理想的妻子,而大卫却迷上了孩子式的朵萝(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像活在人间的人,更像是虚幻世界苍白的花朵;她有点像大卫的母亲,却又不如,因其连家都不会管;再说一句,书里的主要人物不是孤儿就是单亲,大卫是孤儿,汉与爱弥丽均是孤儿,爱格妮无母,朵萝无母,父又猝死,史朵夫无父,西坡无父,看来十九世纪的英国死亡率很高啊)。我比较喜欢爱格妮,如果作者在她身上再多着些笔墨就更好了。在大卫的眼里,维格菲先生十岁的小女儿爱格妮一出场是这样的:“我从这个女孩子的脸上,一下就看到一种恬静、甜美的表情,和楼下曾冲着我瞧的那个女画像脸上所有的一样。在我当时的想象中,我只觉得好像是画像已经与年俱增,长成妇人了,而本人还依然故我,还在童年。”(见P328

尽管如此,狄更斯的文笔在写人与景时是很细腻的,在描写一个人的神态或动作时,很多比喻十分形象传神令人忍俊不禁,在冗长的阅读中夹杂着小幽默,才使人能看得下去;假如他不把小说铺排得这么长,砍掉那些多余的枝叶,这棵树就更会是一道风景了。

《大卫.科波菲尔》长达1276页,我看至少可以删掉一半,写到坡勾提先生一行离开英国就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又加了七章近百页多余的文字。我寄予厚望的《大卫.科波菲尔》竟成了这个样子,可能狄更斯考虑市场、读者的好恶太多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些个败笔。狄更斯为什么写那些明显没意义的东西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为了多赚稿费;这么说不是贬低作家,而是作家是要靠稿酬版税谋生的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排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