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745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12月13日

(2017-12-13 21:11:08)
标签: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

苏格拉底

分类: 读书
      正如昨天做的数字游戏所说的,很久以前,我就料定南京会在1213有大型的纪念活动,后来听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闭馆维修,就更验证了这一点。昨日,网上出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公祭仪式”,不是我有先见之明,只要是稍微关心“国事”的人都会料到这个,毕竟今天是当时的首都沦陷、几十万人惨遭屠杀的80周年国耻日啊!

下午政治学习,都是关于新党章及十-九-大报告的内容。


苏格拉底的确是被判处了死刑,但当时的元老院、法庭是允许他讲话的,没有让他噤声,这就是民主制度的体现,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已有了了不起的表现,否则,后世可能不会知道苏格拉底及其学说,更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而且死的是那么从容。500人的陪审团有280人同意判死,220人的意见就被抹去了,后来“超过2/3票通过”的办法是不是由此酝酿而来呢?苏格拉底本来还有第二次为自己辩护的机会的,可是他似乎放弃了,把自己比作“一匹良马上的牛虻”,我估计这种貌似就低实则孤高的比喻激起了陪审团很大一部分人(尽管很多人弱智、冷漠、就想早点回家睡觉;这是最可悲的事,一个智者的生命决定于一群无知、昏聩的人的判决)的反感,结果有360人要杀死他(72%)!他可以逃避死亡而不逃避(退一步海阔天空),他却不,非要为捍卫真理、真知而慷慨赴死,这种精神绝对是后世两千年来的楷模。

在苏格拉底面前,没人敢称大。

我们早就学会了“留得青山在”的托辞为自己的胆小找借口,对于某些大人物来讲,他们更嘲笑苏格拉底的迂执,更欣赏兵不厌诈的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死后不久,雅典人就后悔了,但后悔无法挽回智者的生命,于是,那些公诉苏格拉底的人一个个都没得好死,自杀、判死、流放——这说明了什么?真理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往往付出牺牲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被后世尊为圣徒、先知、先驱者。

由此我想到我们平常人对死的态度。

人的理性虽然高于动物,但有一点不如动物,本能,尤其是对死亡的感受:动物会坦然接受死亡,而人则要垂死挣扎并为此恐惧、痛苦,却终不免一死——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达成了平等。

既然人人都会死去,不妨对死看得洒脱一些,这个对离死还远的人很容易做到,如果濒临死亡的人也能怀有这样的心态、气度,他肯定是个生活中的哲人。我也遥遥地冥想,当我面临死神的时候要保持平静,给亲人做个榜样:虽然不舍却必有一别,那就优雅地离去吧。人死了,肉体归土,灵魂升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12月10日
后一篇:2017年12月1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