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分类: 随笔 |
温馨的记忆不是干巴巴的事儿,必然伴有色香味的感觉,这些感觉里包含了回忆者的情感——只有这样带有味觉的回忆才会深深地刻在人的心里,如果真实恰当地将其表现出来,那就是艺术。
温故过去并不意味着活在从前,其实是活在当下的乐趣。
经验若不变成经历,就没有直接的感受,所以,人类所犯的错误惊人的相似。人类老是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啥指望?这是规划者的想法,他们忘记了人、个体的人的因素,一个个血肉之躯一人一个心眼,都想着自己的那点事,岂能规划得明白?所以,人就是“作”的一生,直到“作”到尽头——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而且发现,越是智者越倾向于此。
我猜想古时的人不太注重修路,他们重田园不远徙,除了官道,从没想过从家到官道的小径,反正凭两条腿怎么也能走过去。古人的生活是慢速度的,不像我们今天的人那样一味求快急不可耐,所以失了唐诗宋词。
生活是如此悠闲,如果不干点儿事真是对不起今生;所以,我想我思我写,不如此,我活着还有啥劲?我老是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看那个人不配活着,认为那个人该枪毙,我总得有我存活于世的理直气壮的理由吧?那就是,我想我思我写,再加上,我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对悲观者来说,风景越优美,内心越悲观,“大自然如此美,而我——人——何其丑陋!”乐观者不这样想,他只是借助感官在享受,从来不问大脑在想什么——这是无脑的乐观者;还有一些人,既看到美景,也想到人自身的不足,想方设法地去弥补,使自己与自然契合,让自己的行为对得起风景。既然人已是如此,那还是做这样的人吧。
(晚间进厂,装置喷出的蒸汽都是垂直向上的——今夜无风,走在外边显着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