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旧梦
(2016-01-05 21:06:51)
标签:
插板嗑瓜籽小人书哗啦棒情感 |
分类: 随笔 |
连日来,我常处于往日的追忆之中,马未都的博客给我提了一个醒,让我记起了“插板”这个老物件——小时候,冬天烧完炕,待烟散尽,便把插板插上,使炕洞与外部隔离,以免热量散失,这样,烧好的炕一宿都是热乎的。烧炕的炕洞在炕头,烟(囱)插板在炕梢的墙壁上方。每晚关插板的事通常是我做,因为我是老大,睡炕梢。早上,父母最先起来,把插板拉开,然后下地生炉子抱柴禾做饭。天暖了,不用烧炕了,插板也就彻底拿掉了,等到天冷时才能再派上用场。
越是寒冬,炒瓜籽的买卖越好。东北的天儿贼冷,人窝在家里干啥?嗑瓜籽呗。尤其女人,嘴里离不了它,看着电视或扯着闲篇,嘴里嘎儿呗儿嘎儿呗儿地嗑着,话儿跟着瓜籽皮儿往外吐,“扯老婆舌子”。瓜籽是无所事事的消遣,女人靠此打发没事干的日日夜夜,嗑着嗑着就把一个肥皂剧给嗑得差不多了,人也嗑肥了、嗑胖了,直到嗑出瞌睡虫儿来。女人嗑瓜籽看上去似乎是很自然的事,若是换个大老爷们儿,咋瞧咋别扭,可以这么说,嗑瓜籽的男人不叫男人。
收藏家在少年时肯定就珍惜旧物,要不也成不了收藏达人。小时候,我有不少小人书,也很稀罕,不过显然没达到“爱惜”的程度,所以当它们逐渐地散失掉,没了也就没了,我也没太心疼,因为能看“大书”了。若是那批小人书能保留下来,那就是收藏啊,能值不少钱的。由此事看出,我没有发财的脑袋,不具备那个眼力,像我这样的人就是财到了眼前也看不见。教育的普及使小人书一蹶不振,后来被动画片、动画书取代,也许是偏见使然,我觉得动画赶不上小人书——过去的小人书多连贯啊,跟看电影一样,况且还有文字呢。
“哗啦棒”是人之初最早的玩具,是新生儿最早听到的摇篮曲,刚看见世界的眼睛追随着这神奇的声响,露出快活的笑意,这是多温馨美好的图画啊!现在上点儿岁数了,冷丁地打个激灵——我的“哗啦棒”丢了,丢到爪洼国去好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