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的栖居

(2016-01-07 12:22:42)
标签:

安徽被抢女童

童话

文学

文化

分类: 随笔
   

高天的风向不怎么多变,低空就不一样了,人类活动乱了风的本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今儿刮(西)南风,你瞧厂区上方,南边的蒸汽老老实实地往北去,而北边的蒸汽却往南飘,像夏天似的给厂区主路上交织成了“林荫”——正是这条罐峰塔林间峡谷般的大通道形成的“风口”,迫使北面的风“折腰”南来。我走路时总关注风向,为的是走在上风头,少呼吸些汽车的尾气。走到十字路口前,若遇红灯,我不是站在路口立等,而是掉头往回走,待其差不多要绿时再折回,要不你也过不去马路,站在那儿不是接灰尘(尤其是过大车时)吗?我把这个道理说给跟前的人听,但没见有人像我这样去做,就像我的“走动式候车”一样,没见有人效仿;可见,人对正确的行为从接受到化作行动是很难的,接受难,行动更难。

 

关心政治、社会、理想等形而上的大命题,至少可以“忘掉”人生理方面的渺小。生活的美在于有所隐藏,尤其是把不美的一面遮掩起来。人的生理性有许多是美不起来的,比如便溺,便找词替换遮掩,改称“更衣”、“洗手”,把这样的场所叫做“洗手间”,感觉马上就提升了档次、就“文雅”起来了。艺术就是把美的展示出来,把不美的藏起来。

 

看书望文,切不可为文字所诱,以为苦难亦可成文章,以为文中人是在以苦为乐。文字有“矫正”的作用,它能化苦为甜、给人以回味,所以,你看那些忆旧的文字,是不是像苦里也透着甜呢?所以,要警惕文字的伪饰功能,某些感觉非亲身体验而不可得的。

 

现代诗是无法超越古诗的,首先是那意境就不可超越,而且有不少不错的白话诗,怎么看都像是从唐诗“译”过去的。

 

作家写得太精妙,跟《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需要解读才能被读者理解,这是不是钻进象牙塔了?我苦闷于自己的笨拙,我咋就看不出小说的妙处呢?你看刘心武、毕飞宇,不但能写出小说来,讲起别人的作品来也头头是道——由此看来,这就叫本事,没这个本事,想写小说,南柯一梦去吧!可是,可是,小说真的有那么多的隐言寓意吗?或许有吧。

 

人类创造了童话,童话的世界真实地存在,任何持怀疑与否定态度的人都是自作聪明或心怀叵测,破坏了童话就得到真理了吗?不能,反而毁灭了人类美好的憧憬。童话的本质是爱,是孩子的神圣天堂,剥夺对天堂的神往岂不太恶毒了吗?人类的心灵需要童话来滋润、抚慰,我们从小到大,是从童话里走来的,没有童话,这个世界该多么的乏味呀!你以为孩子柔弱吗?那你就错了!正是这个小东西会击中我们的心,让我们去战胜各种艰难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美好的环境;孩子是成人心中的王者,没有孩子,大人会活的很无趣,没有指望。

 

今天看到,安徽那个被抢的女童找到了,大慰——万幸啊!这要是找不到,女孩的父母家人可咋活呀?对那三个罪犯(嫌疑人)、尤其是那个当地的那个充当人贩子的角色,网上都说直接毙了、乱棍打死得了,反正怎么解恨怎么来;我最近迷上了刘震云创造的一句口头禅:“不行就挖个坑埋了他!” 当然,谁都知道最终还是得走法律程序——人们(包括我在内)为什么老觉得法律不解恨呢?私刑能让实施者直接出气,公法不能,为的是社会的秩序,都想私刑解决,那不乱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唤醒旧梦
后一篇:歌声徘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