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雾读
(2015-11-08 16:06:01)
标签:
文化立冬毕飞宇迟子建《白银那》 |
分类: 读书 |
如果没有日历的提醒,大多数人不会记得节气赶在哪一天。谁最关心这个?商家。他们老早就盯着一些被打上记号的日子以便寻找商机,所以,多数人本没理会儿,就有人跟你耳边吹风啦,什么“双十一”了、“情人节”了、端午了、夏至了、中秋了等等,这类的“节”早早地就吹进你的耳朵里,让你做好“脱光”、“送花”、吃粽子、饺子、月饼的准备,就是惦着要掏净你腰包里的银子。这不,妻一早打开手机,看了一会儿:“哟,今天立冬呀!”立冬吃什么?不知道,商家没拿这个节气做文章。我望着窗外,这个日子被雾霾弄得烟气罡罡的,走出去鼻子里全是烟火味,好像世界刚过了火一般。我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与节气无关。今儿我的主要内容还是看书,看毕飞宇的小说。
连日来,我一直在看毕飞宇的小说,打开文集里的《生活边缘》,刚看个开头,觉得不对劲儿,这不像是毕飞宇的小说,倒很像迟子建的,长江边的毕飞宇怎么也飞不到北边的黑龙江啊!这是电子书库出的差错,误把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混入了毕飞宇的文集里,我也将错就错,重读了一遍《白银那》。毕迟二人一南一北、一男一女,小说的风格不一样,却都是写小说的高手,而且他们还是同龄人(1964年)。我没想把这二位做个比较,做比较文学的文章,我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兴趣,可以把这个课题让给别人。迟子建是我早就看好的作家,如今又多了一个毕飞宇——我把网上所能找到的他的小说都给下载下来了,马上有如“恶补”一样地一篇接一篇地看,打算一口气把它们全吃下去,然后再慢慢消化。
电视上的烹饪节目比较受欢迎,教人怎么做出好吃的来;这是纯粹的吃,嘴里的美味儿。还有一种吃,“吃”的是精神,也就是读书吃字,因为字里行间散发着文化的美味,我觉得这个比嘴上吃的更有嚼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