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农民
(2015-03-06 20:05:07)
标签:
农民 |
分类: 随笔 |
昨日清晨的炮声好比元宵节的提醒,随着天光渐开而此起彼伏。早餐上了元宵,这类粘粘乎乎的东西我从来不吃。
路上听到的炮声让我冒出“农民”二字。
今人的口吻里,“农民”带有贬意,代表着落后。城里人常用“农民”表示对他人的瞧不起,不说倒数三代咱们全是农民,单说那些自以为是“城里”的人,他们只不过是住在城里的农民,你看他们的作派都是从“农民”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像随地吐痰了、烧纸了、放炮了等等陋习,并未因进了城、成了城里人而改掉。这些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为现代文明所不容的陋习土地可以包容,而在水泥玻璃打造出来的城市里是那么肮脏、刺目、恶心。如果你认定“城里人”应该比“农民”优越,那么你起码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烧纸放炮吧?如果你做了这些事,那就不要嘲笑农民,因为你还没脱掉农民的劣根性。
中国正在搞城镇化运动,如果不改变这些由来已久的陋习,城市就会成为脏乱差的猪圈。我没把所有农民当成“土包子”,实际上,农民里有些人比所谓的城里人的素质都高。
反低俗,而能够引人向上的“俗文化”还没建设起来,只靠现在的造星式狂欢,低俗也就难免了。近来,多地的刘老根大舞台被“整改”,可是有好的形式去替代吗?我曾看过一场这样的演出,那是绝对的低俗,观众全都是“体面人”,在演员的荤嗑儿挑逗下撂下文明的面具释放出内心的下流本能而并不觉这有伤体面,就跟借酒遮脸一样自不觉丑。
我想不出具体的方法怎么文明起来,但认定一点: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如果一个民族不喜欢读书,只能低俗堕落,永远也文明不起来。
圆圆的月亮从窗子的一角露出头来,在我的注视下嫦娥似地飘飞,然后从窗子的另一角隐去了。千古的月儿给人多少美好的想象呵!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