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去内蒙兜圈儿(6)

标签:
呼伦贝尔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旅游 |
分类: 户外单车 |
夜里月明星稠,白日又是一个大晴天。
我们住在左旗,今天要赶到右旗。当地人称为东旗、西旗,这是以地理位置起名的,这样更合理些,而左、右则是以人为中心,主要是以一地之主或皇帝为中心而取向的,面南背北之人自然左东右西了。
我对“巴尔虎”既感兴趣又不解其意,不仅分左(东)右(西),还有新、旧(陈)之别。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辽、金、满、蒙等各部族的分支太多了,有多少人能分得清呢?
回到眼前,这东、西两旗之间约有 130KM,所以,我们今天的行程将会轻松一些,早晨可以晚起一会儿,睡个回笼觉。
我的自行车前胎气不足,慢撒气儿,早晨街上的修车铺都没开,老弟用所带的便携式气筒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每天早晨出发前都要做这件事。
我们七点钟离开东旗,又骑进了无边无际的草原。
行出二十多公里,草原上出现一个不小的庙宇,甘珠尔庙。它有庙、有塔、有亭、有台,相隔都很远,即使铺排得挺有局势,但在浩浩荡荡的草原上还是显得弱小孤单了。
路间歇息的时候,我发现十多米处的路上爬上来一只草原老鼠,它小心谨慎地行动,听觉十分灵敏,听见老远的车辆的动静,便飞快地逃进草原去了。老鼠是草原里的生命,与那些我们讨厌的蚊虫一样是这里的主人。生命在这里都是平等的、珍贵的。
无论左旗还是西旗,离人烟近(二、三十公里范围内吧)的草原,退化、沙化的迹象很明显,有些地方完全成了沙棘地。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无边总让我联想到西北那茫茫的戈壁滩,二者的共同点都是绝少人烟,但草原的生命随处可见,与死寂而无生命的碎石戈壁不能相提并论——人类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不能不使人担忧:千万不能让草原变成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啊!
路上遇到一位与我们相向而行的骑车远行者,齐齐哈尔人,11天前从家里出来,现在是在回程中。他骑着一辆很旧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前后带了许多行囊,装有帐篷、炊具、水、粮,负重得有五、六十斤,行路之艰远甚于我们。所以,我一直认为,人的精神与意志是最重要的,你看,如此装备不也行了千里路吗?我们这种长途骑行的行为让许多人不理解,比如在这条几无人烟的路上执勤的交警就直言不讳地这么跟我说他的困惑。
在内蒙古,地图上有的地名未必就是个有饭店或旅店的地方。我们今天的午饭又不能如常进行了——东、西旗间只有一个地名,直到午后一点钟,我们才骑进距公路还有三里地的东宝苏木,在食杂店里买了面包、麻花、牛奶对付了这顿饭。
今天又是顶风骑车,使得本来预计三点能到的西旗,差一刻五点才到。
当日行程:133KM;总行程:830KM。
我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