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012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走江南(15)

(2009-04-02 20:19:16)
标签:

苏州

同里

松石悟园

《珍珠塔》

旅游

分类: 游记

松石悟园的一墙之隔是珍珠塔景点。导游引领我们穿过一条窄巷来到了这个也称陈御史府的门前。一看这座崭新的牌楼门脸,就知道是新建的,从前的陈御史府早就没了,只剩下一座读书楼 和一座小姐绣楼。这片园子是去年才建成的,里头的所有物件不是从散落到各家收集回来的替代物就是仿制的。人很奇怪,即使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也不具备相当的历史知识,却偏想看原汁原味的东西,一说某物是仿造的,兴趣就打了折扣。

《珍珠塔》的故事因电视剧而为人所知:陈翠娥不弃贫贱,忠于爱情,赠塔许愿,与方卿结为夫妇。我几乎从不看电视,更不看泡沫般的电视剧,所以不知道这出戏,听导游讲就是了。园内的池子里养着五颜六色的鱼,水面分布着许多缸,缸里栽着象是芦苇般的植物。水池的另一端竖着陈小姐私赠方生的彩绘蜡像,近前观看,觉得太假而且人显得老气横秋,根本没有青春年少的劲头。

我对这个俗套的故事一点也不感兴趣,索然跟随众人各处走着。我更喜欢旁边一处种满竹子的小园子,可惜没功夫享受里边的清幽。

回到镇中心广场之后,接下来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多人想买些当地的纪念品,都四散到街巷里去了。下起了小雨,我带的伞派上了用场。我从来不买东西,在古街上随意闲逛。

明清街是一条“几”字形古街,从退思园那边走进去,右拐再右拐就到了广场的另一出口。街巷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店铺,大都是卖工艺品的,也有卖风味小吃的。同里除了到处都是的蹄膀外,还有当街现做的袜底酥、退思饼等糕点类食品。在南园茶馆的那趟街上,一家店铺里有爿磨,正磨着糯米粉,我动手推了两下,这活儿如果干的时间长了也不轻松——绿色、好吃的东西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进嘴的。我又遇见了那伙老外,只见那个“大明白”老外正拿着一沓刚买的冥币一张张地发给他的同伴们——他们把这个当成旅游纪念品啦!

两点钟,人们陆续回到船上,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离开了同里。几个由陌生进而认识的人在相互传看彼此所买的工艺品,讨论着价钱是否便宜。一个脸上有伤痕的男人很得意于自己只花了20块钱就买了四只画框,并对那个曾坐花轿走三桥的女子所买的民国时期女影星的画报不以为然——明清街上有很多这样的挂画。

从踏进水乡到离去只有三个半小时,这同里水乡会这样小吗?当然不会。即使你有足够的时间,也不会把所有地方都走遍。刚到同里时女导游说同里原叫富土,后来改称同里,问我们能否猜出其中的原因。她一直没有说出答案,但我猜出来了。

 

附录:

同里位于苏州东南27公里的吴江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而闻名。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  同里因水多,故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多建于宋以后各时代,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思本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观桥。成品字形架设在河道上的太平、吉利、长庆3座古桥,是昔时同里婚嫁花轿必经之桥,以示吉庆。被人们叫做读书桥的小东溪桥,桥上那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桥联,记录了当时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也表明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科名很盛。
  同里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多为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迹,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因亭台楼阁及山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崇本堂、嘉荫堂木雕艺术十分精美。耕乐堂庭院以田园风光见胜。古街坊、古街道粉墙黛瓦,俄脊高挑,水、声、空气都融有古远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