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雪天,我跟卡佛说BYEBYE

(2009-03-13 20:31:05)
标签:

卡佛

《大教堂》

杂谈

分类: 读书

阴晦推迟了黎明的到来,天空看上去脏乎乎的,要靠白净的雪来清洗,于是风裹着雪铺天盖地而来,我的眼睛瞬时亮了。雪又一次以其洁白洗涤了世界。这雪一下就是两天,地上铺上了一床软软乎乎的棉被,四下里是雪花飞舞——好大的雪呀!

这是一个说不好是冬还是春的时令,两个季节的过渡时期竟有这样大的雪降临,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雪持续了两天,好像我们多么恋冬似的!

雪天如此令人心清气爽,可我所读的东西却味同嚼蜡——

美国小说家卡佛的短篇《好事一小件》,情节十分简单,一对儿夫妇的8岁儿子在生日当天被车撞了,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不治而死。由生日蛋糕引起的这对儿夫妇与面包师的误解在面包师自言自语式的安慰中最终化解了,可是卡佛通过这个如此平淡的故事想要说出什么意思来呢?我怎么也没想出来。

接下来又看了一篇《羽毛》,写的是一对儿夫妇到朋友家做客的情形,同样跟白水一样地平淡,似乎是女人受到了母爱的感召而愿意要孩子了。接下来的《大教堂》(这是卡佛最著名的小说,小说集以其命名)更是让我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样的小说怎么会有人看、而且受到世人(美国人)的追捧呢?我怎么也不相信,写这样小说的卡佛会是“海明威之后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那么欧.亨利、马克.吐温往哪摆呢?我传统地认可这样的文学观点:小说应该事件富有典型性、人物形象应当生动、反映现实并具有社会意义;也就是说,我骨子里是现实主义的。

网上只选载了卡佛的四个短篇,看完了最后一篇《发烧》,觉得这一篇比前三篇要有点儿“意思”,至少还可以归结为“不管发生了什么,生活还会走下去”这样一个不新鲜的“常理”。《发烧》里从未露面的所谓艺术家卡莱尔夫人简直就是个恬不知耻的婊子,而卡莱尔还那么耐心地听她的电话,他更应该痛骂她一顿才是!

这四篇小说可以说是卡佛的代表作,如果说卡佛使我有所得,那就是他让我对美国人的“人生观”多少增加了点儿了解,比如在婚姻的“感情破裂”方面,他们比中国人开通,可以在现任丈夫(妻子)面前谈论前妻(夫)而没有顾忌。

卡佛写的是底层美国人,把他们的生活琐事以白水样的文字写出来,近乎流水帐——这就是简约、极简主义?凭着这样的作品,他怎么会达到现有的名声呢?美国人对文学的鉴赏力降到这样低的水准啦?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不能说译本不够精准到位,只好怀疑自己的理解力是不是太钝了。

无论如何,不管卡佛被捧到多么高的地位,对他的小说我喜欢不起来。用老弟的话讲,我至少知道了一位我不必再读的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