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2007-10-23 14:47:34)
标签:

文学/原创

西北自驾游

新疆

乌鲁木齐

红山

赛里木湖

松树头

果子沟

伊犁

伊宁

分类: 自驾游
 

 

8、乌鲁木齐——伊宁( 922日)

 

天还没亮的时候,我就悄然爬起来出去快走,发现楼下这条街上有不少摊贩打着手电在摆摊儿。我们住处所在的这条街叫公园北街,因为紧邻人民公园而得名。昨晚吃完饭,我和老弟散步时走进了那个公园,因为天黑也看不清里边的情形,只记得有座烈士纪念塔,再就是觉得公园门口一个卖葡萄的维族老人的山羊胡很有意思,想起了骑毛驴的阿凡提。

我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就在附近的红山公园,爬上了那座在市中心突然拔起的红山上,俯瞰了一眼乌市市容。

昨天顺着河滩快速进市区时我就看见了这座遍体通红的石山。在山顶有一座因禁烟而被贬的林则徐塑像,这让我想起进疆的一路上看到了不少打击吸毒贩毒的标语口号,难道新疆的毒品问题很严重?林则徐塑像的上方是红山塔,别看只是座不出奇的砖塔,可傲立红山与亭阁组合而成的远景煞是好看,要不这幅图片怎么会成为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呢?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红山上的林文正公塑像)

从公园北街的南口走出来就是黑龙江路,此路西端截止于一片绿树掩映的红山,与红山相对,叫雅马里克山(当地人称妖魔山)。此山与红山共有一段传说,说它们是王母娘娘的两条神龙从瑶池飞来,落地成山,这俩家伙不甘心被乌鲁木齐河分开,老想往一块儿凑和,它俩若是凑和到一堆儿那河不是被断了吗?于是给俩山的脑袋上压个塔镇着。妖魔山的塔是被大风吹倒了后建的,而红山塔还是两百多年前的原物。我站在塔下风特大,拍塔的照片时得手把着岩石。呵,还别说,这塔造得还真结实!

回到住处只见这条公园北街挤得全是人,水泄不通。原来这是个早市。

乌鲁木齐的天在八点钟才刚刚亮,我们的时差也早已调整过来了。

这个早市跟内地的差不多,卖的大多是水果蔬菜肉类,当我问猪肉多钱一斤时被十九块的回答吓了一跳:怎么这么贵?又问黄瓜咋卖?答曰三块——我的天,乌鲁木齐的物价怎么这样高!?这时才注意到人家这里的习惯是论公斤,而不是市斤。这些年不说走遍全国吧,也大半个中国了,这还是头回遇到按公斤论价的。这也算是乌鲁木齐的独特之处吧。全国曾推行过使用标准的公斤(千克),但只体现在超市标签上,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改不掉“多钱一斤”的习惯,而地处最西北的新疆,公斤概念已深入人心,反倒是我们有些少见多怪啦!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我们住处下面的早市,乌市还是汉人多呀!)

我回到房间,老弟也已起来了,并在早市上买了一个馕和几样小菜。

今天我们要去赛里木湖,只在早晚略微感受了一下乌鲁木齐,就继续西进。

我看过一篇网上攻略,是一个骑车去赛里木湖的奎屯人写的,当经过奎屯时,我想起了他说的路况。我们走的是高速,没有看见他走的国道,而从图上看这两条路几乎是重合的,也许这条高速是在国道基础上修建的吧。

今天的风很大,我们见到一辆卡车四轮朝天地倒扣在路上,不知里头的人如何。老弟也能感觉到侧风不小,将车速控制在110码以内。这条路虽不算荒凉,却也没啥可说,印象最深的是对向车道上不断地过编号的军卡车队,有的还拖曳着炮车,大概有旅团的规模,既像是部队调动,又像是野战拉练。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倒扣在高速路上大卡,想想风得多大)

五台、四台、三台,我感觉到海拔又在逐渐升高了,也就是说赛里木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四天前,青海湖以一道蓝线现身时令我们欣喜;今天,赛里木湖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才叫悬湖、天湖、天池呢!

我们被湖水的蓝所震惊,太蓝啦,你只能想到宝石才会有这样的蓝色!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我们把车开到湖边,最近的是个与大湖相隔开的小湖岔)

我们不能不把赛里木湖与青海湖作以比较,她们如孪生姐妹一般,却也有所不同。如果说大风鼓动下的赛湖更像个刚烈漂亮的小妹妹,青湖则是娴静美丽的大姐姐。青湖也蓝,蓝得可以包容天地山川;赛湖更蓝,蓝得使山慕其姿、天惭其色,只能怨怪自己不能化为她的一滴。我们挑拣着所能想到的词汇来形容她,发现脑海的容量太过贫乏,只能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一形容绝世美女的四喻了——鱼沉湖底焉可见,雁落山阴随月归。纵使金乌催雨露,花羞寻镜自描眉。

动荡的湖水不安地扭动着身躯,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烁着亮晶晶的钻石光泽。这宝石般的蓝色流进我们的心里去了,恰似玉液琼浆——我们陶醉了。风吹乱发,没有迷眼的沙尘却迷了心,陷进眼里就走不出来了,这就是赛里木湖哇!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我在本上记着的时候,老弟照了张相。文字怎么能表达清视觉的感受呢?更描画不出赛里木湖的美来。不过,这是此本的最后的影子了。)

 

“湖面上飘着蓝色的夜雾,我骑着马儿走向赛里木湖。湖水闪着精灵一样的眼睛,用轻爽的晚风把我爱抚——啊,赛里木湖,你要问我为什么风尘仆仆?啊,赛里木湖,你要问我为什么流连忘返?那是因为你的美丽......我愿时刻把你守顾——”

这是我想到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演唱的一首歌唱赛里木湖的歌。这曲悠缓的歌儿唱的是夏夜下的赛里木湖,估计少有人知,在这秋阳高照的时节尽管不太贴切,但却是赛里木湖生发出来的,也就算是最为恰当的了。

赛湖并不稀罕人的自作多情,在凉风中涌动着。蓝蓝的湖水和岸边极短的枯草根形成了反差极大的对照,这些草像是被冻在碱地上,稀稀落落地盖不住地面,一片贫瘠之相。湖是这样美丽,却没把人吸引到这里,这在大兴旅游业的今天有点儿令人奇怪,不过倒成全了我们可以欣赏到静谧的赛里木湖。

四只天鹅被我们惊飞,滑翔的身姿进入了我们的镜头。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一群腰染一杠儿绿漆(应该是哪家归属的记号)的羊群在两个骑马的牧民驱赶下涌了过来,又涌上了环湖公路,向山的那边追寻枯黄的干草了。我和那个牧人搭话,却怎么也听不懂他那打着嘟噜的话,便作罢了。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这个牧民是哪个民族的,维族还是哈萨克?)

远处的山峦簇拥着赛里木湖,又悄然地向湖水蔓延。我测了一下赛里木湖的海拔,2073米,又一座高山湖。湖边没有游人,只有一辆车、两个人,我俩。后来,一辆天津牌照的大吉普开进来了,下来四个人站在湖边拍照,之后再往前开、再停下拍照......他们是买了门票进来的,40块钱一位——难道这里还要门票吗?我们从那孤门通过时连个人也没有,无意中又省了80块——啊,赛里木湖,你更美啦!

我们回到公路上继续往前走,到了松树头发现游览赛湖根本用不着花钱——一路上你可以尽情地饱览她的姿容。偌大的湖水怎么能围得住呢?湖的辽阔使想钱的人有些无能为力。当然,如果你想去湖中的小岛就得借舟楫之力,不掏钱是做不到的。不过,松树头处的那个小岛上只有几个小亭子,站在路上即可看得清清楚楚,上那上边干嘛去呢?一块大牌子上有这么一句: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这是什么意思?赛里木湖和遥远的大西洋有什么关系?地图上看不出大西洋与赛湖的天然联系。不得其解。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站在公路上看到的松树头的湖心岛)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赛里木湖是多么的辽阔啊!)         

从赛湖开始一直到清水河都在修路,而以景致优美而著称的果子沟就在这个路段上。我们恰好可以慢慢地行驶,欣赏果子沟的美景。沿途的一座座山外形圆润,军毯般的植被上生长着翠绿的针叶林,一块块、一片片地非常好看。走这样的路真是种享受,虽然因为修路路面崎岖不平。山间树起了支撑桥梁的立柱,连霍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口岸)将改变这段路况,但愿不要破坏这一天然风景。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8)

            (都是果子沟的景色,其实眼睛看到的比照片上还漂亮!)

一路饕餮美景,便不想去看霍尔果斯口岸了,直接转向伊宁。

进伊宁前穿过很多村镇,人烟在此密集起来。伊犁地区是新疆最为富庶的地区,而且新疆味儿最足。女人都披着围巾,穿着黑色过膝的裙子。男人头上都顶着小帽盔儿,风刮不掉吗?你瞧过马路的那位维族老爹,根本不看过往车辆,闲庭信步的样子就跟我们的车根本不存在一样。眼下正是收割的季节,伊犁的农忙气氛很浓,每家每户乃至路旁都堆晾着玉米麦子。那种跨着马背的木辕车支着伞盖,载着一车维族男女跟赶集回来,给我的感觉仿佛是从电视里走下来的。到了伊宁才让我们觉得是到了新疆,一个有了异域感的地方。维族、哈族人那打卷儿的本民族话语往往使我恍然若置身于国外的阿拉伯国家,细一回味他们说的也无非如我们汉人般的家长里短。

在伊宁找到住处刚要住下,我的本儿没了!这个笔记本我是从不离手的,记的全是我们出行的内容,包括何时何地加油、收费、食宿以及随时随地的感受等等,总之,对我们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本子。无论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本子遗失在何处了。我们马上开车沿原路回返,问讯了几个停靠之地均告无果。唉,丢就丢了吧,反正时间还不算长或许还可以凭借着回忆补回来一些。

我们所住的徕顺怡招待所女老板听说我们丢了东西,主动跟当地广播电视局联系,电台的人听了情况后说免费发条信息,如果有消息就与我们联系。我们知道这件事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对人家的热心非常感谢,由此认为伊犁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呀!

我们安顿下来之后出去吃饭,酒还是要喝的,当地的伊力大麯。

我们出来这八天可以说够顺了、很幸运了,丢件东西算不了什么,保持轻松的心态对以后的路程更为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