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2007-08-16 09:26:25)
标签:

漠河

金沟

胭脂沟

李金镛祠堂

妓女坟

户外

北极村

旅游

分类: 游记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金沟又叫胭脂沟,位于漠河县城与北极村之间。我决定走一走这条百年前就有人淘金、现在据说也还出金子的山沟。当地人告诉我金沟里修了座从海南三亚运来的观音,他们管叫大佛,说我该去看看。我时间来得及那就去看看吧。

早晨七点整,我一个人下了班车,走进了山林。一段破开山林的土石路之后出现了木头栈道,不一会儿就看见了树林里掩映着的汉白玉三面观音——大佛。在日光下愈发白光耀眼的观世音塑像下,一群黑黑的民工正在铺四外的地面。这尊从中国的最南请到最北的观世音之所以坐落在这偏僻的山林,据说是海南的一位高僧亲来踏勘的。佛像已经毁掉了一片山林,以我看以后还会修庙建宇,那么这块儿就会引来一些信徒前来烧香拜佛。事实上,观音脚下设有香炉,未修好的台阶下也安了“请香烛处”的小房子。森林最大的禁忌就是火,进山的路口就有很大的牌子写有森林防火禁令。山林建庙无异引火烧身,这救苦救难脱人于苦海的观世音反倒成了森林的灾星。我不理解当地的官员怎么就这么急功近利,只为了眼前的旅游经济利益就埋下这样巨大的火灾隐患。二十年前的大火、五六火灾纪念馆,有什么用呢?

走在去金沟的公路上,我觉得自己也有罪过,如果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游客这么乐意“旅游”,会——可游客们有错吗?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金沟因出金子而得名,还有一名叫胭脂沟。此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慈禧老佛爷的御赐,据说是让当地官员拿这些金子从法国换胭脂以为宫用;另一说法是淘金者的蜂拥而来带动了青楼的红火,妓女们洗脸的脂粉使河水变色而来。金沟这儿还有一个景点,就是李金镛祠堂。我在网上看到的小祠堂因“不够局式”已经扒了,此刻正在盖新的,现刚起个大框。从金沟这三个“景点”(观音、李祠、妓女粉)可以看出,漠河多么希望打旅游牌赚来滚滚钱财啊!这该是现代意义上的淘金吧。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在祠堂施工工地,保护树木的木板即是原祠堂的废料)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这就是作为景点开发的采金工艺区,比个人家的园子大不了多少。不远处即是采金船)

金沟去往洛古河的沙土公路下边的落叶松林里有一片墓地,埋有五百多妓女的尸骨,现在也被当成景点来开发。我走了约有十里地,去看所谓的“妓女坟”,跟“观音山风景区”一样,这里也有民工在修大门。一大块用木干围起的林地里散落着十来口灰秃秃的单薄棺材,还有几个墓穴扣上了玻璃。民工们说得对,一百多年的棺材哪能留到今天,盗墓的把那些骨头棒子扬得各处都是,根本也分不清谁是谁的了。这样的地方会有谁来呢?吸引人的可能就是“妓女坟”这一被刻意突出的名称了。而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任我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当年会有现在所说的“红火”。走在公路上,旁边就是那条被翻挖了百年的河沟。透过树丛,河沟几乎没水,净是大小不一的黑石,跟四下的绿色很不谐条。怪不得林场跟前的那台淘金船被停掉了静静地趴伏在玩具般可笑的“采金工艺区”旁边,是不是淘金把这条河的河水给淘干了呢?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金沟有几十户家,一排排平板房组成了林场,但看不到场部的迹象。大客停的地方有一家饭店和两三家食杂店,凡对外的营业都在这儿了。

 

漠河北极村之旅(四)

                     (我就是在这家吃的午饭)

已是正午,我回到金沟人家,在挂着“胭脂沟饭店”牌子的屋里歇下来,想炒俩菜喝点酒。女主人建议我买点现成的熟食得了,因为这儿每天只在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给两个钟头的电,点次火不值当的,况且因所有食品都靠班车托运过来,所以东西贵得很。的确,她家的豆腐和馒头都是跟我一趟班车来的。我只好要了两个五香干豆腐卷,多亏我的袋里还有火腿肠、蘸酱菜,对对付付下酒了。这家的男人臂上戴着个“光缆巡检”的红箍儿,进屋就倒在蚊帐里睡了,看来很累了。女人做好冷面喊在外玩的儿子吃午饭,这个小孩儿在古莲他姥家上小学。男的睡了会儿,从玻璃柜台里拿出两袋卤鸡爪喝啤酒,我也要了瓶啤酒跟他一起吃喝聊天,直到班车来了我上车回县城。

当夜,我坐N42离开了漠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