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旅行感悟随笔驴行天下漠河北极村采山儿 |
分类: 游记 |
在漠河一住下来,我就跟旅店老板商量能否租辆自行车,那人说现在是采山儿的时候,车子都不闲着。我又在街上打听了几个人,只好息了骑车之念。
“采山儿”,什么意思?
原来这个季节,山上的都柿(学名蓝莓)下来了,这是酿造酒和饮料的绝佳原料,能卖不低的价钱,所以很多人都去“采山儿”。我在行车的路上总能看见提着圆桶、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也有坐班车专门采都柿的,这就是采山儿,采山货的简称吧。那些紫色的小圆粒在我的脑海里映出了倒在杯里的都柿酒和口味很好的都柿饮料,很滋润的啊。
我乘早晨的班车离开了北极村,虽然来去短促,却也记住了她的模样,那感受是可以留给以后去咀嚼的。
北极村跟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不是占了中国最北的名,或者说沾了这个光,这个江边小村与东北的任何乡村没什么两样。当地人没有因与俄罗斯是近邻就染上些俄罗斯风味,东北话跟内地一样,只不过是因为木材丰富木头房子多一些,又因为外面抹了一层泥而掩盖了木刻楞的风格。我本没带着看异域的心理来的,所以走在北极村里看到这些并不让我惊奇的人与景,体会的更多的是平和。世界是很大,但人心在同化,比如来这儿的外地人看木头房子联想到童话般的美好,而当地人更愿意住现代的楼房。这儿的人所说的绝没有“童话”,大多的都是谈怎样挣钱,比如清早在广场上就有两个人先是数说导游的不地道后埋怨游客活该上当受骗——这不是说漠河乡人钻进钱眼儿不厚道,现在的人谁能离开钱呢?在供销社前的大树下,有几个妇女在卖自家园子里种的菜,看上去都十分的淳朴绝没有市场上的狡猾习气(北极村干净得连自发的市场都没有)。我没法儿买所有人的菜,挑两个岁数最大的俩老太太的蘸酱菜买了。每看到老实巴交的老太太,我就想起母亲来,买东西都尽可能地买上年纪的。她们给我装了很多,我说吃不了这些有点儿就行了。北极村里也不都是有钱人,这几个卖自家菜的老太太日子过的就不太易,我觉得。
北极村很小,名儿却不小,你不要单冲着名儿来,还要带一分平和的心情,相信你就不会失望。北极村不是童话,你尽可以童话北极村。我觉得北极村还是该去一次的,不为“最北”,不为极光,什么也不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