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节前怀念母亲

(2007-05-12 09:57:47)
分类: 母亲
母亲节前怀念母亲母亲节前怀念母亲母亲节前怀念母亲 

明天是母亲节了,应该跟妈妈说几句话。说什么呢?想起几天前骑车经过老家北甸子时心里所生的感觉,也是我长久以来的想法。

这几年我没少跑老家的路,光骑自行车就走了很多趟了。

过了北道口,田地的尽头是大片的坟茔地,高矮大小新旧交错的土包和墓碑间活动着吃草的羊群。我的姥姥就埋在这里,但早已找不到坟头了。那曾经作为找寻姥姥的坟的参照的砖厂大烟囱和电线杆皆已荡然无存。烟囱灰飞烟灭,电线成为埋入地下的光缆,它们倒像与地下的魂灵更接近相通。

在老家住的时候,每进到腊月傍年,妈嘱咐我带上她叠的黄纸,揣上火柴,骑着车子去北甸子给姥上坟烧纸。那暂的路是车辙很深的土道,凹凸不平很不好走,人骑在车上身子一顿一顿地颠着。从前的路太难走了,能把车子颠散了架,若是下雨就泥头拐杖地更是没法走了。当然,我说的是纵横老家的两条主路,主要是南北向的县级公路,南头去肇东,北头到宋站。

姥姥早就收不到我们的纸钱了,自打离开老家就没再烧过。现在连妈也走了,我也没给妈烧过纸。化纸为祭只是形式,而且是不好的形式。我只采取自己认可的方式怀念妈妈,比如家人团聚时在餐桌上给妈留付碗筷、夹一箸饭菜。这种象征也可视为孝道的体现吧。

春天又到了,往前推十五年,我还与土地有着联系。五一前后,我家就要种十几条垅地,放假回家的我便跟着种苞米,所以我对农活儿并不陌生。我和爸在前边刨坑,妈、妹妹(两个弟弟那时均在外地念书)及帮忙的邻里点籽儿、施肥带培土踩实。如果天旱,还要花钱雇水车坐水种地,要不小苗出不来。我记得妈总围着一块灰色的头巾,也是灰色的外罩,戴着棕色的趟绒套袖,穿着黑裤子和平底儿布鞋。春秋时节妈差不多总是这样的打扮,所以一看到黑色的土地上播种的身影,我就想起妈中年时的形象就是这样。妈成了老太太以后,显得很有风度了,跟她一起的老太太们都说我妈很有文化。其实妈没上过学,只读过半年扫盲夜校,但她和爸一起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供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硕士和博士,这在我们尚家仅此一例,使得老家人到现在有时还念叨“看人家老刘家,一家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这不是我们多么聪明,而是父母的光荣。没有他们,我们可能还在锄大地;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妈立了多么大的功啊!

想到妈没了就心痛,看天看地,时而犯糊涂:怎么好好的——妈就没了呢?

……

妈的骨灰还寄存在北京东郊,弟弟们想给妈找块儿墓地,我觉得还是树葬更好。我和老弟在京城的西山走了几次,至今还没选好理想的地方。我为难的是北京市政管理部门是否允许这样的事。这是多么值得提倡的殡葬新风啊,可怎么就没听说有这样的机构来管这样的事呢?

北京家里的书橱上供奉着妈的照片,妹妹家的柜上也是,我在书柜里也设了一个空间,在妈的遗像前摆上两瓶绢花和她老人家生前听过的磁带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光盘。只要当我从柜内取书看时,就能与妈妈相对,接受她老人家慈祥目光的沐浴……

 

第一张照片是妈在2002年照的,照片上我的老妈是不是很像个有学问的老太太?

第二张照片是1998年春节期间妈和我的女儿在香山眼镜湖旁。

第三张照片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年二弟与两个外国留学生到东北考察,路过老家时的合影。背景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前面的两位老人一个是我的爸,一个是我的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