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莫言清风
莫言清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309
  • 关注人气:245,4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广本、吉利、长安福特

(2008-07-11 08:2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清风识车

28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广本、吉利、长安福特

 

弹指一挥间,车市又走过了半年。在复杂的环境下,车企艰难的走过来了。下半年,面临的挑战依然如故。在过去的半年时间内,那些车型或辉煌或沉寂。用半年的数据来真实的反映一下,记录一下热点车型的起起伏伏。关键不是笔者的文字点评,而是在数字之下博友自己的理解。要看数字,别看文字。

 

企业

车型

6月

销量 

1-6月累计销量 

1-6月

同比增长

1-6月

细分市场占有率 

1-6月细分市场排名 

点评 

广州本田

飞度

 

1481 

21368

-13%

1.65% 

25

在新飞度上市前的日子里,飞度失云不少的市场增量.这样的下滑幅度,对于广本来说,影响非常明显.飞度超出了当雅阁换代前的市场损失.

还好,新飞度总算来了,一个不错的外观,一个优秀的内部空间,加上庞大的客户基础,可以为它的快速上量,再创新高打下基础.可是,看看雅力士第一个月上量到了4000多台,新飞度是不是会有些压力呢?

当然,有一种声音说,雅力士和新飞度不存在直接的竞争,笔者认为,在这个价格段的车型中,新飞度确实多了一款可替代的车型,即使它有空间方面的不足,雅力士时尚的外观和靓丽的颜色及高配置,还是可以吸引不少年轻女性的目光.

相对来说,新飞度的价格,比雅力士更有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找不到雅力士如此定价的理由.只是换了一个外观,加了些无聊的配置,就比它的老威姿贵了不止两万元!不管如何,雅力士与新飞度在广东市场的竞争不会不激烈!

 

雅阁 

12035 

73690 

14.3% 

17.55% 

从突然上量到两万以上,又到突然跌下万台,新雅阁在换代之后,走得并不平坦.关键是市场环境变化了,王者车型没有绝对,凯美瑞不也不再是中高端车型的冠军车型吗?

整体来说,凯美瑞和新雅阁的市场增量,今年都没有跑赢大市场.市场的增量空间是有限的,中高端车市各款车型之间的深度竞争,才刚刚开始.

 

思迪

3662 

31532 

25.8% 

2.43% 

14 

思迪换代之前,竟然还保持了如此的旺销势头,关键是价格在终端市场到位了?总是不太喜欢思迪的外观,今天又能特别端详了它一翻,有时它还是可以看得过去的.呵呵呵呵,是一款经得住考虑的车型?

不过,飞度都换代了,思迪也为时不远了.在北京车展上获得了相关的消息,替代思迪的产品,极有可能是广本自主研发的替代车型.这倒是一个极大的新闻点.看看合资品牌搞自主品研发之后,在这样相对优厚的土壤中,是不是会更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呢?

合资品牌搞自主品研发,在产品和市场认知方面,是不是就不会有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那个差距呢?

合计 

 

17178 

126590 

10.9% 

4.81% 

8

可圈可点的广本,将精品化策略进行到了精致.无奈市场竞争激烈,新车型太多.广本收于新雅阁,却暂时失于老飞度.这些失去的光阴,新飞度可以快速弥补吗?市场环境不一样了,不管是新飞度还是新雅阁,在下半年面临的挑战会更明显.如果没有任何征兆,新雅阁在旺销时,不会无理由的再推出一款产品来丰富产品系列了. 况且,新飞度身边多了一个雅力士.与丰田的竞争中,任何一个对手都不容易.

吉利 

自由舰 

6927 

41008 

5.1% 

3.16% 

吉利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无声中默默转型.一夜间,吉利的新三样车型就篷勃的发展起来了.在10万元车市,自由舰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得不容易.不过,有一点,这也是自主品牌的通病,这款车型还需要在精细方面下功夫,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油耗稍有些不足. 

 

金刚

4929

34098 

65.8% 

2.63% 

12

金刚的个性外观,并没有影响到它的销售.这是仅次于自由舰之外的第二款关键车型.吉利的新三样是吉利提高的一个标志,北京车展则是吉利飞得更高的基础.金刚,再完善一下,也可以争做自主品牌中的捷达. 

 

远景

2986 

18711 

新车 

1.44% 

28 

远景没有太大突破,还是那句话,在当前阶段,自主品牌低端车型总比高些的旺销.究竟是产品的质量不行,还好口碑不好,或者说仅是品牌差距呢?如果仅是品牌的认知问题,多做一些自主对合资的比对体验还是不错的.当然,不希望如远景当初上市时那样夸张.如果只如此,怕是矫枉过正,难免对消费者适得其反了.坚持,坚持,随风潜入夜最好.

合计 

 

17563 

121690 

11.8% 

4.62% 

省略去了吉利其它太多车型的点评,关键是它们远没有这三款车型出色,而且也不足证明发展的吉利水平.

吉利在没有一款新车保证的前提下,在上半年获得了轿车市场的第九名,也得值得的称道的,因为今年还有成本压力的考验.留给吉利今年最大的悬念,就是即将上市的熊猫车型.这款车型,不仅可以重新平衡倾斜的经销商赢利关系,而且还可以带动吉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看看QQ和A1的销量,只要策略得当,它还是会有相当作为的. 

安福特 

致胜 

3419 

24478 

新车 

5.83% 

致胜基本上可以用失败来形容了,它偶尔与迈腾同进退,关键是它的销售仅强于荣威750和戈蓝两款极度被边缘化的车型,还有就是在上半年,比没有换代的天籁强些,除此之外,很难找到致胜是全新车型的理由!它甚至比当初的老蒙迪欧更差!这还能用失败来形容吗?

或者,用中高端车市的运动型代表,仅能是这个份儿来下定论更贴切.马自达6这个特例不用提了,它占了中高端车市的名额,却行的是中级车市的事儿.否则,它的销量也不会超出预期. 

 

福克斯三厢

4810 

31419 

-6.8% 

5.77% 

福克斯的三厢和两厢分开,就显得没有那么光彩,在与各自竞品的竞争中,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出色.三厢今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这是情理之中的,看速腾\明锐\卡罗拉几款低配车型的价格,福克斯三厢没有这样定价的理由了!

09款福克斯近期频频暴光,这多少会扭转一下它的不利局面.但是,想借助改款,同时解决价格回归和市场增长两个问题,有些太勉为其难了.今天中级车市的竞争环境,还容不下福克斯这样放肆. 

 

福克斯两厢

 

4945 

30689 

39.8 

5.64% 

两厢福克斯还是有生命力的,改款之后胜出的可能性更强些,但是能否顶住C4和两厢307的深入影响,目前还不能确定.

现在为高端两厢车兴起定论似乎有些早了,只是多了几款新车型而已.并没有完全扩大的高端两厢车市场,再容下C4和两厢307车型,还是显得拥有挤了些.福克斯,不管是两厢还是三厢,借助改款,可以维持销量就不差了,不要再奢望价格重新回归!

 

马自达3 

1678 

16554 

28.9% 

3.04% 

14 

高增长不是说明没有问题,关键是去年基数低些.还是那款车,只是换了一个渠道,现在的销售远没有以往顺畅.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还是看09款福克斯上市的定价策略,再重新考虑它的定位罢. 

 

马自达2 

1133 

8211 

新车 

0.63% 

38 

它的销售远没有它的车型更漂亮,三厢两厢两个车型,如此的销售业绩,很难让人理解.是单纯的价格高了,还是渠道和车型一揽子的问题.看着如此精典的车型没有好的市场,真是让人感觉到惋惜.

几次走访了长安马自达的经销商,半年来似乎一直没有进入状态.对于销售ZOOM-ZOOM精神的车型,还是欠缺了不少.没有办法,对于新渠道,新车型,还是多做些终端的客户体验罢.只能慢慢的积累,时间成熟时再降价罢,否则徒劳无功.

看看马自达车型的销售,可以体会今年特殊环境下对它们经销商赢利能力的考验,这是对长安福特更深层次的挑战.再不上量,如何更好的经营与维持呢?

 

沃尔沃 

565 

3181 

1.4% 

3.15% 

与以马自达2的销售相比,沃尔沃还是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今年关于它的降价消息听得多了一些.其实,还有其更多车型可以进来.奔驰,不就是代表? 

合计 

 

16550 

114544 

25.4% 

4.35% 

10 

总是有网友批评笔者对长安福特不公平,仔细看看,三款新上市车型没有一款脱离了困境,新建的渠道经销商更是受到了艰巨考验.一款畅销的福克斯,在终端市场价格大幅优惠,丧失了太多的利润.那个风光的增长率,只是因为新车的增加,代表不了更高的水平.今年上半年,长安福特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歌功颂德的地方.

还差一款新嘉年华了,希望它可以比以往更出色,比飞度\骐达\雅力士都出色!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博主推荐: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南北大众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上海通用、一汽丰田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奇瑞、东风日产、北京现代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广本、吉利、长安福特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东风神龙、广州丰田

20家车企90款车型酷评—华晨、东本、海马、一汽轿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