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工具箱」先跟后带——获得积极互动的五个锦囊

标签:
ttt培训师苏平授课现场问题培训学员问题先跟后带 |
分类: 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 |
一、什么是先跟后带?
先跟后带是一种说话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代之以认同和肯定的话。
如图1所示,两个人的对话就像踢球,如果能用认同和肯定取代否定和批判,对话的双方都会积极互动。反之,则可能变成一个人的游戏。
二、先跟后带的五个锦囊
先跟后带的精髓,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也就是通过认同和肯定对方,获得积极的互动。
那具体如何做呢?
本文提供了五个锦囊,如图2所示。
下面就来看看这五个锦囊如何运用吧。
1、肯定对方的话
肯定对方的话指的是:从对方说过的话中,找出可以接受的部分,加以肯定。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两个人的谈话中没有交集,相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正反案例】
对方说了10句话对方说了10句话。
正—你只认同其中1句,你说:“我很赞同你的这句……”。
反—你认同其中的9句,你说:“我不认同你的这句……”。
2、肯定对方的动机
我们说话、做事,都源于动机。就像忠言逆耳,虽然有些人说话不中听,但可能是为了你好。
或者好心办坏事,有人很努力地去做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我们的肯定,就如雨后的彩虹,让对方的心情豁然明朗。
【正反案例】
老婆觉得孩子贪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盯着孩子。作为老公的你说:
正—“我知道你这样整天盯着孩子,是担心他贪玩耽误了学习。”
反—“你这样整天盯着孩子,不要说孩子,我都烦了。”
3、肯定对方的情绪
肯定对方的情绪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先融入到对方的情境中,感受对方的情绪,并让对方知道,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能够感知对方的情绪,既是一种态度-- 专注、投入、重视,也是一种能力--是否能够正确感知?
【正反案例】
孩子被老师误会,伤心地哭了,你说:
正—“当时你一定觉得很委屈吧?” ,让对方觉得自己被人理解了。
反— “男儿有泪不轻弹,有什么好哭的?!”他可能哭得更凶了。
4、从对方的角度去肯定
同样一件事,一句话,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很多误会就是由此而生。角度互换,对于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反案例】
同事在会议中被领导批评,很不开心。你说:
正—“你是说,他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你,让你觉得很没面子吧?”
反— “谁让他是领导呢,不开心又能怎样?!”
5、承认总有新的或未曾想过的可能
大到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会如此深入人心。
小到我们每个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先经过大脑的思考,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大都取决于自己的定势思维。
我特别喜欢与人交流,因为大家的经验、阅历和知识体系等均有差异,这样的碰撞,会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
所以,我的格言是: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只要翻开,就会有收获。
【正反案例】
在培训现场,作为培训师的你说有三种方法,学员说还有一种,你说:
正—“你是怎么想到的,我居然没往这方面想过。”
反—“你这种跟我说的第二种类似,就忽略不计了。”
综上所述,先跟后带是一种避免否定或批判,代之以认同和肯定的说话方式,包括了五个锦囊:肯定对方的话、肯定对方的动机、肯定对方的情绪、从对方的角度去肯定、承认总有新的或未曾想过的可能。
善用这五个锦囊,可以帮助我们在对话中获得积极的互动。
---------------------
以上内容来自《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一书。
------相关阅读------
#HR# #先跟后带# #说话# #授课现场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