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2022-06-10 09:52:12)
标签:

ttt培训师苏平

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

120接线员

七大方法

分类: 《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2022.5.30,一个21岁的花季女大学生彭某,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而原因,则是被120耽误了时间。
图1是郑州卫健委组成的专案调查组6.6通报的调查情况。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图1

从图1可以看到几个事实:
1. 8分13秒的报诊电话,120未获得彭某的具体地址。
2.在报诊电话后的47分钟内,120调度员张某回拨彭某电话11次,并申请加其微信。
3. 近2个小时后彭某的室友电话报诊,120派车出诊。
4. 从12:12调派医生出诊, 12:31到达彭某宿舍急救,告知病危。
5. 5.30,彭某离世。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觉得很悲痛,也为彭某惋惜。网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说接线员张某缺乏责任心,漠视生命……

本文,我结合“问题树模型”来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问题树模型,是一整套问题分析和改善的思路、流程、工具和方法。详情请点击:什么是“问题树模型”?你知道吗?



一、访谈技巧

在8分13秒的电话录音中,张某并未获知彭某具体的地址。从访谈技巧的角度,有以下问题:

1. 专业度不够
从录音中,明显感觉出张某的不专业。具体表现在:

(1)意识不足
120是救命的电话,应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则。从录音中张某的态度,尤其是“我觉得你没事呀、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这样的语言和语气中,并未感受到她是发自内心想帮助彭某,也体现出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专业知识不足
对于120的急救员而言,熟悉路段地形对于快速定位患者进行急救意义重大。录音中,虽然彭某说的地址比较含糊,但从张某引导彭某的方式上看,她对郑州的地理并不熟悉,这是延误的源头。

(3)判断不专业
录音中,彭某的情况很危急,也反复说头疼,并大口地喘粗气,张某一方面让她不要用嘴呼吸,另一方面说对方没事,还趁机教训彭某,而这话却是彭某生前听到最后的声音。


【启示】

(1)每份工作都有其使命感和责任,这是职场人生存的根基。
(2)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救命。
(3)专业的判断,不但源自日常的刻意训练,更来自“以人为本“之心。



2. 以终为始

(1)围绕关键展开
正常情况下,确定求救者的地址、电话、病情是120接线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信息。但此时的彭某独自一人,且因病情原因无法说出准确信息了。而张某表现出来的,不但是地理知识的欠缺,还在宝贵的电话时间中,说了不少对获取地址无关的信息,包括教训彭某。


拓展:问题树模型的两个核心理念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图2   问题树模型的两个核心理念

(2)借力
录音中,张某反复确认彭某所在的是哪个校区,在哪条路上。如果她自己的地理知识不足,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搜索、求助同事、领导等方法来协助确定具体地址,或者让彭某在班级群发求助信息,请同学帮助打报诊电话。


【启示】

(1)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先明确目标,然后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
(2)自己能力不足时,要善于借力。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录音和后续的做法,都体现出了张某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具体表现在:

1. 方法单一

录音中,一开始彭某就声音微弱,并多次说头疼,后面声音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某将获得具体地址的希望寄托在彭某一个人身上,本身风险就很大,更何况她自己已经白白浪费了彭某意识清醒时的宝贵时间。

拓展:七大方法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图3 七大方法

2. 方法错误

首先,当彭某无法说清楚地址时,与其凭着自己匮乏的地理知识不断追问,不如让彭某在班级群发求助,请同学帮忙打电话。或者自己向同事、领导求助。

其次,在报诊电话后的47分钟内,张某回拨彭某电话11次,并申请加其微信。这样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连电话都没有接,还加微信,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结合彭某在电话中的声音大小、气息和后来渐渐没有了声音,作为一个专业的120调度员,张某居然没有想到彭某已经失去了意识吗?

最后,在回拨电话、加微信无果,到彭某室友再打120的近2个小时中,张某没有派车,没有向同事、领导求助,也没有联系110协助。


【启示】

(1)换种思路解决问题: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超过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
(2)遇到问题时,结合七大方法,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3)结果导向,问题没有解决,就继续想办法。


拓展:正确定义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前提。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图4


三、培训

从张某在接诊电话录音中的表现来看,其作为人命关天的120调度员所具备的知识、态度、技能均不够专业。
虽然不知道张某在岗多长时间,但出现这样的情况,跟招聘、培训、辅导均有关。


1.招聘

120调度是个救命的岗位,不但要求要有使命感、责任心,需要有耐心,能设身处地地为求救者考虑,而且要有医学知识,能够对求救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提供指导。本案例中张某的表现与此要求不符。


2.培训

无论是基本的地理知识,还是工作流程、接电话的技巧、特殊情况的应变和处置措施……张某都显得不足,这跟培训脱不了干系。


3.在岗辅导

在张某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和能力处理问题时,是否有人提供支持?很遗憾,从本案例中的信息看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启示】

(1)选择正确的人,比培训更重要。
(2)培训合格上岗,是最基本的岗位要求。
(3)从新手到专业,离不开在岗辅导。


拓展:找对人,才能做对事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图5


四、机制

除了以上原因外,关于120的运行机制,也有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思考:

1. 张某遇到问题自己无法处理,为什么没有上报?工作流程或规范中是否有相应的规定呢?

2. 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疫情相关的工作能够快速定位个人,120求助电话是否也能直接定位求助者的地址呢?

3.如果还不能实现120直接定位,是否有跟110联动处理的机制?



【启示】

(1)有时,制度的导向会决定了员工个人的行为。
(2)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达成目标。


谨以此文,写下彭某用生命的代价带来的这些思考,也希望能够我们能够举一反三,思考自己所在的岗位、企业和行业,看看如何才能更精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以上拓展内容,来自《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一书。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对职场人的启示
苏平老师著作,《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系列第一本


------相关阅读------



#TTT培训师苏平# #问题树模型# #郑州大学生被120耽误致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