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三点,成为控场高手
标签:
ttt培训师苏平培训师培训师成长企业培训培训师成长手册 |
分类: 《引导式课程设计》 |
不少读者反馈:虽然自己课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培训现场依然会出现各种状况,尤其是在小组讨论或做活动时,场面混乱,常常超时。
针对上面的情况,可以从图1的三个要点入手。
图1 培训控场的三个要点
一、为什么是这三个要点
很多培训现场出现的问题,跟培训前的设计和准备相关。时间节点和指令清晰,都可以在培训前进行细化,便于授课时的控场。反之,就会状况频出。
同时,培训师在培训现场要密切关注学员们的进度,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需要何种程度的干预?如果完全让学员们主导,可能会出现跑题、超时、场面混乱等问题。
二、如何有效控场
在培训中,可以通过图1的三个要点来控场,具体方法见表1。
针对表1的内容,说明如下:
1.
时间节点
培训现场控制时间节点,可以采用计时器+谈话棒+人工计时三种方法。
计时器可运用在以下场景:学员发言、小组讨论的整体时间控制、小组讨论过程的时间控制。
(1)发言时间控制。无论是培训暖场时的个人或团队介绍,还是培训中的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培训师均可提前说明发言规则(个人还是团队?口头还是书面?)、要求(包括哪些项目或内容)和时间,然后设定计时器。
发言过程中,只要计时器提示时间到,发言便结束。
如果分享中有需要延伸或展开的内容,等所有小组分享结束后再进行。
(2)小组讨论的整体时间控制。小组讨论前,说明讨论的任务、目标和时间,并设定计时器。我一般会根据前期的诊断和调研,评估讨论问题对学员的难易度,确定稍短些的所需时间。
例如:评估的结果是,讨论某个问题平均需要30分钟,我就会将时间确定为25分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衡,一方面让平均水平以下的学员有紧迫感,加快进度;另一方面避免平均水平以上的学员早早完成无事可做。
这里跟分组也有关系,将不同水平的学员穿插在同一个小组,更有利于讨论的目标达成和时间控制。
(3)小组讨论过程的时间控制。一个小组中,总会有人喜欢发言,有人沉默无声。为了控制时间,同时给大家同等的参与机会,可以使用谈话棒。在我的培训中,会事先说明什么是谈话棒?为什么要使用谈话棒?之后请大家在桌面上找本组公认的一个物品,作为本组的谈话棒。
关于谈话棒的具体使用,可点击 如何避免“一言堂”?简单实用的引导工具:谈话棒
了解。
通过上面的三种方法进行时间控制后,有时也需要提供额外的时间,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此时,培训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了解进展情况。
如果时间已到,而有些小组尚未完成任务,培训师可根据巡回得到的信息,提供额外的时间。同时,给已经完成的小组一些问题,请他们思考,避免他们无所事事而不耐烦。
2.
指令清晰
培训现场发布指令时,除了表1给出的三个建议外,还有表2的注意事项。
表2中容易忽略的是指令发布的节奏,尤其是需要使用物资或道具时,常出现指令还未发布,物资或道具已经放在学员桌上的情况。
这样的做法,看似节省时间,但忽略了学员会马上开始摆弄物资和道具,甚至彼此进行交流,导致学员不听指令、未听清楚、未听完整等,培训师不得不维持秩序后重复发布指令,而这样做的效果也往往不佳。
不少培训师就会埋怨学员素质差,其实我们可以在流程上事先做好防范。在一项学习活动开始前,培训师事先将所需物资和道具根据指令的步骤准备好,每次发布一个指令,指令发布后,方提供本指令所需物资或道具。
3.适时干预
学员们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训师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干预:
(1)跑题
(2)停滞不前
(3)进度过慢
(4)发生争执
(5)质疑活动主题
(6)无所事事
(7)不按指令进行
(8)有学员不参与
您还想到了哪些需要培训师干预的情形呢?
以上内容来自《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引导式课程设计》一书。
【相关阅读】
#TTT培训师苏平# #培训师# #企业培训# #会议#
#引导式课程设计# #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师成长手册#
前一篇:你在哪个层级?培训师的三个层级
后一篇:向死而生-亲历生死的感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