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课程:揭秘萌娃主持家庭会议背后的设计

标签:
ttt培训师苏平家庭会议引导引导式课程设计育儿 |
分类: 《引导式课程设计》 |
看完上一篇文章:萌娃参“政”--引导工具在家庭会议中的运用
这样的家庭会议有哪些目的呢?
如何让参会者在40分钟内全心投入的呢?
为什么毫无经验的萌娃能够成功主持家庭会议?
……
本文来解惑
01
开家庭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在企业中,有时会议已结束,参会人还不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自然谈不上效率和效果了。
因此,明确开会的目的,并以此确定议程,是成功会议的前提。家庭会议也是同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说明了这次家庭会议的背景,是因为疫情孩子居家上网课,出现了不少问题:做作业时效率不高,错误很多,但不听也不愿意订正,整天顶嘴……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的焦虑可想而知。但看到孩子整天埋头学习、一次又一次地订正作业,又觉得很心疼。
当说教、沟通、抱怨、责骂都难以改变现状时,我希望能用其他方式来改善。
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主打课程《引导式课程设计》,利用其中的理念和工具来设计了这次家庭会议。
1.明确会议的目的和目标
根据目前孩子的情况和家中的现状,我确定了下面的目的和目标:
- 感性目的:改善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 理性目标:针对近期家中的问题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2. 确定议题
接下来,就是围绕着目的和目标来设计确定会议议题。
图1是本次家庭会议的议程。
那设计这些议程是出于哪些考虑呢?
表1回答了这个问题。
表1 家庭会议的议题确定
划重点:以终为始明确目的和目标
图2 重点1
02
如何让参会者全身心投入
说到会议,要么感觉跟孩子无关,要么想到班会。前者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后者又太严肃。
但在3.6的40分钟家庭会议中,我们一家三口都非常投入,没人看手机或开小差,且成果满满。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下面从活动设计、氛围营造、相关度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 活动设计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会议也是一样。以终为始确定目的和目标后,就需要精心设计流程。
表2 列出了每个议程的活动设计。
2. 氛围营造
首先,氛围营造是从会前准备开始的,例如,请悦悦制作会议海报,让他来确定谈话棒和会场,并布置会场等,都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主场。
其次,鼓励和协助必不可少。会议开始后,在议程1的规则说明环节,悦悦还比较羞涩,说自己不敢说明规则。在我和悦爸的多次鼓励下,他还是不肯。
于是,就让他照着会前我帮他写的规则读。降低难度后,悦悦顺利完成了第一个议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悦爸都在积极鼓励和协助他,没有人置身事外。
最后,议程二的感谢卡环节,通过每个人读自己写的内容,大家都是当事人,也被爱滋养着,为后面的参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相关度
除了前面的铺垫外,议程三、四、五都跟所有参与者密切相关。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这里说的相关度,不仅仅是指议题与每个人的相关度,更是过程中每个人的参与相关度。
表3列出了3.6的家庭会议中,议题三、四、五的活动设计是如何激发每个人参与的。
从表3可以看到:在议程三、四、五中,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所以,大家都很投入。
划重点:好的会议是设计出来的
03
为什么萌娃能够成功主持会议?
悦悦毫无主持经验,为什么能够成功主持40分钟的家庭会议呢?
从上一篇文章的家庭会议的全流程可以看到:悦悦从会议开始前的紧张到会议中的自然,再到给自己“加场”,离不开鼓励和协助。
例如,在我完成图2的会议记录后,悦悦说:“你记录得好棒呀!”
我则回答:“你是会议主席,这是你带着我们讨论出来的成果,我只是记录下来”。
这样,就让悦悦增强了对产出的拥有感,以后也会更有信心参与了。
综上所述,好的会议跟课程一样,是设计出来的。首先要先明确开会的目的和目标,再以此为中心来确定议程;然后从活动设计、氛围营造、相关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活动设计;最后,鼓励和协助必不可少。
你get到了吗?
一个思考题:
对照图4 引导式培训师的六大角色,看看在这个家庭会议中,我都扮演了哪些角色呢?
预告:
下一篇文章将结合这次家庭会议,分享如何协助经验缺乏的学员?
关于引导式课程设计的更多工具和方法,请参考《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引导式课程设计》一书。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