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标签:
培训师苏平读书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原理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2017年读书计划及跟进表(苏平)
why:
2.细化引导式课程设计中提问、参与方式、收拢与发散的问题和对策
3.找到引导式课程双向管理(纵向流程管理和横向能量)管理的平衡点,解决“热闹无效”、“流程控”、“拖堂”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what:
《教学设计原理》《引导的秘诀》《重构学习体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被赋能的高效对话》《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对话:变革之道》《学问:ORID》《从教练到唤醒者》《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认识设计》
when:
where: 家里(客厅、卫生间)、路上(机场、火车站)
how:
1、每周一篇读写笔记
2、每月一次QQ群线上分享和交流
3、在每次培训中,运用书中所学,并在培训后做总结,发表在博客中
4、制定读书计划跟进表,每次读书笔记前用此表跟进
计划执行记录: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ping4020
2017年读书计划跟进表(苏平)
书名 |
月份 |
相关记录链接 |
备注 |
||
读书笔记(每周一篇) |
在线分享记录(每月一次) |
培训中运用(不定期) |
|
||
《教学设计原理》 |
1-2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c.html 2、2016./12.26读《教学设计原理》之:教学设计的六个基本假设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w.html 3、本文 |
|
|
|
《教育心理学》 |
2-3 |
|
|
|
|
《重构学习体验》 |
3-4 |
|
|
|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4-5 |
|
|
|
|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
5-6 |
|
|
|
|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
6-7 |
|
|
|
|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
7-8 |
|
|
|
|
《学问:ORID》 |
8-9 |
|
|
|
|
《从教练到唤醒者》 |
9-10 |
|
|
|
|
《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 |
10-11 |
|
|
|
|
《认知设计》 |
11-12 |
|
|
|
|
关于学习的三个原理:接近原理,重复原理,强化原理。
接近原理是指刺激情境必须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在刺激-反应之间建立接近关系,不提供图解或者讲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c.html
启发:
培训开场后,先提供真实的情境作为刺激,测试学员的反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讲解,再进行刺激-反应-讲解-演练。同时在平时的积累技能培训中,增加学员演练的次数和频率。
启发:
知识的重复有助于记忆,技能的重复有利于运用。
(三)强化原理
一个新行为,若它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伴随其后,则这一新行为的学习会得到增强。强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来自外界的,一个是来自内部的,如自我激励。
启发:
在培训中,培训师需要谨言慎行,清楚哪些言行应该被强化,哪些不应该鼓励?例如:在一个运用小组竞赛的《团队精神》培训中,对于体现了团队精神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可以强化课程内容。对性格内向的学员发言进行反馈和表扬,可以提升学员发言的积极性。而对于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可以增强学员们的规则意识。
启发:
1、培训师提供全体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习从单向的学生向老师学习,转化为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激发。
2、通过课前的造势、需求调查、课前小组作业等、课程开场分享等方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根据学员的基础和痛点,提供适切的情境和任务,促进群体学习。
习得的性能学习结果,是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且所觉察到的对该情境的利用,对随后的提取和使用有一定意义。发生在有意义,应用的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在需要时更有可能被回忆起来。
启发:
1、设计学习活动时,尽量设置与学员工作场景最为接近的情境,以促进近迁移,同时,通过引导总结找到规律,促进远迁移。
学习是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发生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通过参与活动学习得以发生。
启发:
依据培训的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来设计活动,使学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收获,即:讲授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