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2017-01-04 14:03:04)
标签:

培训师苏平

读书

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原理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缘起:
制定2017年读书计划,并运用麦肯锡笔记法做读书笔记并分享,是我参加2016.11.12-13中国培训师沙龙10周年庆典后的5-3-1作业之一。

2017年读书计划及跟进表(苏平)

   下面是我用5W1H来制定的读书计划

who:  职业培训师

why:  1.为《引导式课程设计》一书的写作,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工具和方法

2.细化引导式课程设计中提问、参与方式、收拢与发散的问题和对策

3.找到引导式课程双向管理(纵向流程管理和横向能量)管理的平衡点,解决“热闹无效”、“流程控”、“拖堂”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what:

《教学设计原理》《引导的秘诀》《重构学习体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被赋能的高效对话》《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对话:变革之道》《学问:ORID》《从教练到唤醒者》《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认识设计》

when:  平均每月读一本

where: 家里(客厅、卫生间)、路上(机场、火车站)

how 

1、每周一篇读写笔记

2、每月一次QQ群线上分享和交流

3、在每次培训中,运用书中所学,并在培训后做总结,发表在博客中

4、制定读书计划跟进表,每次读书笔记前用此表跟进

 

计划执行记录: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ping4020 

2017年读书计划跟进表(苏平)

书名

月份

相关记录链接

备注

读书笔记(每周一篇)

在线分享记录(每月一次)

培训中运用(不定期)

 

《教学设计原理》

1-2

 1、2016.12.17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接近原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c.html 

2、2016./12.26读《教学设计原理》之:教学设计的六个基本假设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w.html

3、本文

 

 

 

《教育心理学》

2-3

 

 

 

 

《重构学习体验》

3-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5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5-6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6-7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7-8

 

 

 

 

《学问:ORID

8-9

 

 

 

 

《从教练到唤醒者》

9-10

 

 

 

 

《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

10-11

 

 

 

 

《认知设计》

11-12

 

 

 

 

 

-------------------以下为读书笔记内容-------------
 
一、三个学习原理

关于学习的三个原理:接近原理,重复原理,强化原理。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一)接近原理

接近原理是指刺激情境必须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在刺激-反应之间建立接近关系,不提供图解或者讲解。
关于接近原理的交流,请点击: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接近原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c.html 

 

启发:
培训开场后,先提供真实的情境作为刺激,测试学员的反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讲解,再进行刺激-反应-讲解-演练。同时在平时的积累技能培训中,增加学员演练的次数和频率。
 
 
(二)重复原理
 
刺激-反应需要重复或练习,使学习进步并保持。很多学习都需要通过重复,来获得预期的结果。

启发:
知识的重复有助于记忆,技能的重复有利于运用。
在《交互式培训》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只有10-15秒,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其转化为尝试记忆,就会遗忘。而不断重复,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方式。这里的重复,如果对象是知识的话,就需要将其尽量整合为7个左右的信息串,便于人们的记忆。若太多,则难以达到效果。
 
 
【相关阅读】
在 博文:如何产生高效学习记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exr.html中,分享了除重复以为的七个方法:防止注意力负载、情绪影响记忆、讲故事、建立关联、反思、多线索记忆、规律性记忆。
 
 

(三)强化原理

一个新行为,若它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伴随其后,则这一新行为的学习会得到增强。强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来自外界的,一个是来自内部的,如自我激励。

启发:
在培训中,培训师需要谨言慎行,清楚哪些言行应该被强化,哪些不应该鼓励?例如:在一个运用小组竞赛的《团队精神》培训中,对于体现了团队精神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可以强化课程内容。对性格内向的学员发言进行反馈和表扬,可以提升学员发言的积极性。而对于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可以增强学员们的规则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设置的难易程度,来提升学员们完成活动后的自我感受;通过活动后的分享和点赞等方式,增强学员的成就感,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二、学习的三个社会文化原理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一)协商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建构意义的社会过程。通过合作学习环境,让学员之间或与其他人在其他情境中一起学习,以确定信息的意义。我个人觉得用“协商的意义”这样的表述不够准确,或许用合作建构更适合。因为成人的学习,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学习,更是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碰撞和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通过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阅历等,进行思想、观点的碰撞、启发和思考,形成新的学习。
 

启发:
1、培训师提供全体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习从单向的学生向老师学习,转化为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激发。
2、通过课前的造势、需求调查、课前小组作业等、课程开场分享等方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根据学员的基础和痛点,提供适切的情境和任务,促进群体学习。
 
 
(二)情境认知

习得的性能学习结果,是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且所觉察到的对该情境的利用,对随后的提取和使用有一定意义。发生在有意义,应用的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在需要时更有可能被回忆起来。

启发:
1、设计学习活动时,尽量设置与学员工作场景最为接近的情境,以促进近迁移,同时,通过引导总结找到规律,促进远迁移。
2、提问时,根据当时的情境设定目标,确定合适的问题。
3、将知识和技能嵌入相应的情境中,便于学员理解和后续的运用。
 
 
(三)活动理论

学习是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发生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通过参与活动学习得以发生。
无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或者其他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通过学员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体验、交流、反思和感悟促进学习。

启发:
依据培训的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来设计活动,使学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收获,即:讲授变参与。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关于学习的原理

我用上图的笔画将三个社会文化原理(协商的意义、情境认知、活动理论)进行整合。呈现出来的是:学员以小组方式(合作学习),针对给出的案例(情境)进行分析和讨论(活动),促进学员们对培训内容的思考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