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原理》第一章教学设计导论读书笔记。
缘起:
制定2017年读书计划,并运用麦肯锡笔记法做读书笔记并分享,是我参加2016.11.12-13中国培训师沙龙10周年庆典后的5-3-1作业之一。
2017年读书计划及跟进表(苏平)
下面是我用5W1H来制定的读书计划
who:
职业培训师
why: 1.为《引导式课程设计》一书的写作,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工具和方法
2.细化引导式课程设计中提问、参与方式、收拢与发散的问题和对策
3.找到引导式课程双向管理(纵向流程管理和横向能量)管理的平衡点,解决“热闹无效”、“流程控”、“拖堂”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what:
《教学设计原理》《引导的秘诀》《重构学习体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被赋能的高效对话》《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对话:变革之道》《学问:ORID》《从教练到唤醒者》《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认识设计》
when:
平均每月读一本
where:
家里(客厅、卫生间)、路上(机场、火车站)
how:
1、每周一篇读写笔记
2、每月一次QQ群线上分享和交流
3、在每次培训中,运用书中所学,并在培训后做总结,发表在博客中
4、制定读书计划跟进表,每次读书笔记前用此表跟进
计划执行记录: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ping4020
2017年读书计划跟进表(苏平)
|
书名
|
月份
|
相关记录链接
|
备注
|
|
读书笔记(每周一篇)
|
在线分享记录(每月一次)
|
培训中运用(不定期)
|
|
|
《教学设计原理》
|
1-2
|
2016.12.17 读《教学设计原理》之:“接近原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itc.html
|
|
|
|
|
《教育心理学》
|
2-3
|
|
|
|
|
|
《重构学习体验》
|
3-4
|
|
|
|
|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4-5
|
|
|
|
|
|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
5-6
|
|
|
|
|
|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
6-7
|
|
|
|
|
|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
7-8
|
|
|
|
|
|
《学问:ORID》
|
8-9
|
|
|
|
|
|
《从教练到唤醒者》
|
9-10
|
|
|
|
|
|
《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
|
10-11
|
|
|
|
|
|
《认知设计》
|
11-12
|
|
|
|
|
-------------------以下为读书笔记内容-------------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定义是,嵌于有目的的活动中的,促进学习的一系列事件。如果没有教学学习也会发生,因为学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学,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达成这个目标。
教授是教学的一部分,因为教授主要是讲授或者演示某些东西,而培训师的角色包括不同的任务,例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管理课堂时间监控教学活动,所以培训师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资源第二次是学习的促进者。
启发:
1、培训应该帮助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内容的学习,也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并且通过教学设计,运用适当的方式,促进学员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掌握技能。其中,有目的的学习是培训目标;促进学员有目的的学习,就是培训的方式。
2、培训师的角色中内容资源,对应到引导式培训师,提供内容的角色,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对应到助产士的角色,也就是流程专家。
二、教学设计的六个基本假设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的过程,而非帮助教学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非偶然学习的目的,以及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无论预期结果是信息的学习还是问题解决技能,所选择的学习活动,取决于预期的结果类型。例如如果学习目标是知识类的,那么学习活动的设计就应该是,理解,记忆,或者是复述。如果学习的目标是技能类的,学习活动的选择,就是演练、点评、总结和运用。
启发:
以终为始做个课程设计,所有的,授课方式(教学事件)均未达成培训目标服务。引导式课程设计为例,在运用五线谱时,需要考虑:
1、如何将阶段性的目标与输出成果相联系?
2、怎样体现在五线谱上,并方便大家操作?
(二)学习过程
学习是一个受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在学校学习模式中确定了五个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变量,包括
1、学生的毅力
2、学习允许学习的时间
3、教学质量
4、学生能力倾向
5、学生的学习能力。
启发:
1、功夫在诗外
影响企业培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业文化,制度流程,学员的主管,培训师的专业度等等。
2、破解的方法
(1)通过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找到学员的共性需求,对症下药,开场以痛点共鸣,强化学员学习的动机(痛则思变)课后提供交流,跟进平台促进应用。
(2)通过完整课堂将舞台交给学员,增加学员学习和演练的时间,课后组织运用分享。
(3)在对症下药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员基础和能力,因材施教。
(三)教学设计模型的运用
教学设计模型可在多种水平上运用。从对象上,适用于个人或团体,从内容上,适用于从一节课到几天的培训到教程的开发,均有价值。
启发:
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遵循一致的教学设计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要练好基本功。
(四)设计是个反复的过程
不将学习者包括在内的设计过程,就不能设计教学,必须利用学习者来对教学材料与活动进行检验,以决定什么可行或不可行。
启发:
就像我写的书,根据读者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改版,同理,课程迭代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反馈。
(五)教学设计的组成
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过程,由一些可识别的相关子过程组成。教学设计的简单水平,包括教学方法加学习评价,更加细致的过程模型包括了确定预期的结果,开发将学员至于真实任务中的活动,涉及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启发:
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授课方式的选择,还需要在诊断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在课程设计时同时兼顾到远迁移(举一反三)和近迁移(依葫芦画瓢)。
(六)学习结果与教学类型
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没有一种,教授所有事物的最佳方式,能适合所有预期结果类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启发:
以终为始进行课程设计,以培训目标为出发点,以学员为中心(学员基础、特点,需求等)确定相匹配的授课方式,例如,技能类课程就是和实操演练的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