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主管的访谈提纲思路交流

标签:
培训师苏平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 |
分类: 《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 |
【精华版】
背景说明
管理层认为一些生产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有的很负责任但是严重的角色认知不足。Lotus老师希望通过访谈,了解上述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她的计划是:
1、三个问题,一个关于职责的,两个关于角色认知的。
2、依次访谈三个层级:主管的上司、主管、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3、职责方面的问题,针对不同层级,提问的侧重不同。
(1)主管的上司:我希望了解他说的主管不负责任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希望通过培训达到的期望。
(2)主管:从主管身上了解在他的职责履行方面的问题。
(3)主管的交叉部门同事:想从他们的眼里了解主管在不负责任,推三推四方面的具体体现。
Lotus老师的问题:关于主管职责的如何提问适合呢?
一、如何提问
针对主管的上司。
可以问:“您说 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可以举例吗?”然后追问:还有吗(案例)?
2、针对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根据主管的上司回答的内容,有两个方式可以选择。
(1)验证。若主管的上司举例中涉及主管交叉部门同事,则通过访谈来验证案例的真实性。
(2)重新提问。可以通过事前的了解,先说:“平时跟该部门业务联系最多的是xxx部门。”得到认同后,再问:“在跟这些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或头疼的事情是什么?”可以用STAR来细化。
(3)针对主管。可以直接用前面两类人群的访谈信息,从中去做确认,当然需要注意措辞和问法。
二、如何聚焦目标
三、如何应对访谈中的问题
苏老师提供了在访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1)答非所问--刚才我的问题是......,您说的跟问题之间的关系是?
(2)一味抱怨,不提供事实--先认同,再问: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当时发生了什么?STAR
(3)角色互换,变成了您被采访--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总之,以终为始,牢记目标,层层聚焦应万变。
【现场版】
背景说明
摘要:
1、三个问题,一个关于职责的,两个关于角色认知的。
2、依次访谈三个层级:主管的上司、主管、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3、职责方面的问题,针对不同层级,提问的侧重不同。
(1)主管的上司:我希望了解他说的主管不负责任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希望通过培训达到的期望。
(2)主管:从主管身上了解在他的职责履行方面的问题。
(3)主管的交叉部门同事:想从他们的眼里了解主管在不负责任,推三推四方面的具体体现。
Lotus老师的问题:关于主管职责的如何提问适合呢?
武汉-上海 Lotus :
此刻我在长途火车上,想在群里与各位老师讨论一个疑惑,欢迎老师来围观。我最近在设计一份生产主管的访谈提纲,计划问三个问题。前提是提出培训的管理者认为一些生产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有的很负责任但是严重的角色认知不足。
所以针对主管职责和角色认知方面做一个调研。计划问三个问题,一个关于职责的,两个关于角色认知的。想请问各位老师意见首先关于这个主管职责的如何提问适合呢?
这个访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主管职责方面提问一个问题,角色认知方面提问两个问题。
那么第一个职责方面的问题我的目的是:管理层说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访谈三个层级的人:主管,主管的上司和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这里的交叉部门同事指跟主管平日工作接触或交集比较多的部门。。。
所以访谈设计的问题得面向三个方面不同的人。
首先是提出主管培训的这个高层,其次是主管,最后是交叉部门的同事。针对不同被访谈者问题侧重点会不一样,对于管理者:我希望了解他说的主管不负责任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希望通过培训达到的期望。
其次是主管:因为TA是受训对象,需要从他身上了解在他的职责履行方面的问题。最后是主管的交叉部门同事,想从他们的眼里了解主管在不负责任,推三推四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如何提问
摘要:
1、针对主管的上司。可以问:“您说 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可以举例吗?”然后追问:还有吗(案例)?
2、针对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1)验证。若主管的上司举例中涉及主管交叉部门同事,则通过访谈来验证案例的真实性。
(2)重新提问。可以通过事前的了解,先说:“平时跟该部门业务联系最多的是xxx部门。”得到认同后,再问:“在跟这些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或头疼的事情是什么?”可以用STAR来细化。
(3)针对主管。可以直接用前面两类人群的访谈信息,从中去做确认,当然需要注意措辞和问法。
泰州- 郑发红 :可以通过绩效么
武汉-上海 Lotus :
公司在这方面没有绩效考核。。。不过我真可以问问管理层他们平日里是如何考核主管的。那么首先针对管理层:我希望了解他说的主管不负责任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希望通过培训达到的期望。应该如何提问呢? 这个问题预计回答时间,10分钟以内完成。
北京-游击 :请给职责定义或是制度标准是什么?
武汉-上海 Lotus :
职责的定义: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的事情。。。我自己的表达哦,应该度娘一下吧。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昆山-苏平 :
看到
访谈的目的:
1、管理层说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访谈三个层级的人:主管,主管的上司和主管交叉部门同事。
武汉-上海 Lotus :
对对,苏老师,谢谢您的梳理。。。很清楚。总共想问3个问题,面向三个层级,现在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
昆山-苏平 :
我建议您访谈顺序: 主管的上司、主管交叉部门同事、主管。其中,主管上司可以问:“您说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可以举例吗?”若被访谈的主管少,等这位主管举个例子后,追问:还有吗(案例)?
武汉-上海 Lotus :一对一访谈。。。提出培训的这个管理者就一个人。
昆山-苏平 :
您从 主管上司处收集到“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的具体事实描述后,再去找主管交叉部门同事访谈。
武汉-上海 Lotus :验证深入。。
昆山-苏平 :
是的。可以重新提问,也可以去验证 主管上司的问题(若举例中涉及主管交叉部门同事的话)
若重新提问,可以通过事前的了解,自己说:平时跟该部门业务联系最多的是哪几个部门。得到认同后,再问:在跟这些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或头疼的事情是什么?可以用STAR来细化
武汉-上海 Lotus :在提供访谈人员名单的时候我对交叉部门同事给了他们定义:就平时工作交集接触比较多的。 STAR来情景还原???
昆山-苏平:是的。自己说一下平时跟该部门业务联系最多的是哪几个部门,只是开场的“废话”,让对方觉得有亲切感,愿意进行后面的对话。但这个看似“废话”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否则会适得其反。
到访谈主管时,就可以直接用 前面两类人群的访谈信息,从中去做确认,当然需要注意措辞和问法
武汉-上海 Lotus :对对对。。
二、如何聚焦目标
摘要:
昆山-苏平 :
看到您刚才说:主管职责方面提问一个问题,角色认知方面两个。其实,从刚才的访谈中,可能两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呢,如果您在访谈中用一下剥洋葱
武汉-上海 Lotus :是的,还有角色认知。就能拨出来了对吧。。
昆山-苏平 :没错呢
武汉-上海 Lotus :是的,我认同,一个问题然后剥洋葱可以发现很多职责问题也是角色认知问题。。。
昆山-苏平 :
而且,就刚才我们分享的这个思路,每位访谈20分钟,要达到目的,时间还是挺紧张的。若再单独问职责,一方面比较难有效果,另一方面时间可能也不够。
武汉-上海 Lotus :
访谈人员位,计划一天要做完。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通过一个精炼的问题能问出想要的目的。让被访谈人员多表达,我做好目的聚焦。。。时间计划每位访谈者不超过30分钟
昆山-苏平 :计划20分钟,一般都会用30分钟呢
武汉-上海 Lotus :我是第一次做这样多人次的访谈呢,所以可能的突发状况怕是预想不到。。。
昆山-苏平 :
之前我去企业访谈,一般一天10-12位,中间连洗手间都来不及去,您这次也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呢,
一定要聚焦。
武汉-上海 Lotus :
谢谢老师的经验分享,我来总结一下关于这个我们可以通过问一个问题然后剥洋葱。比如从学员上司那里问:您说主管不负责任,推三推四,可以举例吗? 然后根据这个回答再拨下去。。。
昆山-苏平 :
先请企业按照刚才的顺序,综合被访谈人的工作时间安排,先排定访谈时间表,请专人 在每个时间节点前分钟请下一位过来等候。以节省您等待的时间,因为您现在是稀缺的资源,要以您为主
武汉-上海 Lotus :嗯,你上面说的这两点我考虑进来了,要提前安排好不能太长等待。。
昆山-苏平 :
我的访谈中,第一个是HR,下来是访谈老板,后面才是三类人,最后是老板
武汉-上海 Lotus :
嗯,在清单里我没有吧HR和老板放进来,他们也是我访谈的对象,我会提前完成。然后这三类密集安排一天。最后给老板一个汇总。。。
三、如何应对访谈中的问题
摘要:
苏老师提供了在访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1)答非所问--刚才我的问题是......,您说的跟问题之间的关系是?
(2)一味抱怨,不提供事实--先认同,再问: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当时发生了什么?STAR
(3)角色互换,变成了您被采访--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总之,以终为始,牢记目标,层层聚焦应万变。
武汉-上海 Lotus :
苏老师,在访谈过程中除了做好上面的一些准备外,被访谈人员可能还有什么状况会出现? 您经历得多,,应该有一些您遇到过。。
昆山-苏平 :
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发生。例如:答非所问,一味抱怨,不提供事实;角色互换,变成了您被采访......
武汉-上海 Lotus :那老师您是怎么一一搞定的呢?
昆山-苏平 :
武汉-上海 Lotus :嗯。。。这就考验功力的时候了。
昆山-苏平 :
答非所问--刚才我的问题是......,您说的跟问题之间的关系是?
一味抱怨,不提供事实--先认同,再问: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当时发生了什么?STAR
武汉-上海 Lotus :先心情后处理
昆山-苏平 :角色互换,变成了您被采访--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武汉-上海 Lotus :这个可以成为应对非正常访谈的行为清单了。。。
昆山-苏平 :是的我的书《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里有非常详细的应对清单,您可以先看看
武汉-上海 Lotus :看了的,跟你交流之后印象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