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2014-02-09 14:18:35)
标签:

读书分享

培训师苏平

业务收益

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2014年2-3月阅读书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ejgw.html《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
全书围绕着学习项目发展的6D法则来进行。

下面为我做的思维导图版读书笔记。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一

前两篇读书笔记: 1、学习发展项目的6D法则
                 2、培训师如何引导学以致用?



-----------------------------下面“法则一:界定业务收益”部分读书笔记----------------------------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二

一、以终为始
    这点我在前一篇读书笔记:学习发展项目的6D法则 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
    而且,要真正做到以终为始,就必须要运用一些方法和工具。例如,在我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以下简称“问题树模型”)培训中,就分享了不少案例。
    1、冰山模型+剥洋葱法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症状,而非根本原因。如果按照症状去做培训,就可能导致南辕北辙。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三

          案例1:HR看到的“办公室人员执行力差”,这是症状。我们通过运用剥洋葱法进行层层发问后,找到了导致“办公室人员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无监督检查、管理者未化解员工内心的想法,工作氛围不好。
而对应的责任者,是管理者。所以,真正的培训主题应该是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而非办公室人员的执行力。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四

            案例2:这个案例中,HR将导购与客户沟通不畅这个症状的原因归结为口才,所以想给导购做口才方面的培训。我们运用剥洋葱法,一层层问下来之后,找到了根本原因:导购的销售技能欠缺。从而确定了培训的主题应该是:导购的销售技能。
            
            这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要真正让培训为企业业务目标和绩效服务,就必须要先定义问题,并从症状分析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否则,就会做得多,错得多。

         2、鱼骨图
            鱼骨图是进行问题分析非常棒的工具。因为通常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有很多,要想找到真因,就需要进行全面、客观分析。 
            下面是针对“为何新进销售人员流动性大”的鱼骨图分析。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五

         一般企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反应是做员工心态培训。如果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文化、福利或者管理者因素,做员工心态培训,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我常说:有些事,还没做,就错了【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因此,《问题树模型》培训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做正确的事情。
       
     二、用商业术语表述学习成果
         1、结果可被衡量
 书中提到“结果可被衡量”,虽然这是有难度的,但并不是不可行。因为这里说的是“衡量”,而非量化。我的做法是:无法衡量结果时,就从过程中体现。例如,很多HR反映:销售业绩下降,就说是培训没有做好;但销售提升了,就说跟培训没有关系。在说这话时,HR们大多很委屈。我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同时,也会问:“请问:您有什么证据证明销售业绩下降,跟培训无关?又有什么证据证明销售提升,跟培训有关系呢?”
对方一般都会摇头,说:“没有。”既然没有,也就不能说自己委屈了。
      以销售业绩下降为例,可以先跟相关人员一起用鱼骨图进行分析,找到导致业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人的问题),说明跟培训相关。按照问题树模型的步骤,针对人的问题进行深入诊断和调研,聚焦问题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课程中,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重点演练。培训结束后,请学员运用5-3-1作业,制定培训后的行动计划。
     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几个好处:
          1)区分责任:如果鱼骨图分析下来,一致认为首要责任非培训可以解决,就不能说培训不利导致业绩下降了。
          2)管理期望:如果领导坚持用培训解决咨询问题(企业制度、流程、产品、工艺等问题),可以事先跟领导说明:即使培训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3)提供证据:培训前、中、后的过程中记录,可以为培训是否为业务和绩效服务提供证据。

      2、业务收益与学习目标
         从界定“学习目标”转向界定“业务收益”,主要反映在时间和关注点两个维度。
         学习目标---时间:课程结束时;关注点:知识、态度和技能
         业务收益---时间:岗位工作中;关注点:行为表现和绩效
         
         不少课程的学习目标偏向“能力导向”,即课程结束后学员知道什么或能做什么?
         以业务收益为中心的目标,将关注点放在“绩效”,即学员在工作中能做什么及他们的行为表现和绩效。
         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到:目标决定了结果。学习目标,可以将培训结束当天的测试作为培训结束的证明。而以业务收益为中心的目标,就需要通过追踪学员培训后的学以致用情况,来判定他们的行为表现和绩效是否达成了预计目标?这也是以终为始的一个很好案例。
         举例:《客户投诉技巧》培训
         学习目标:能够掌握有效处理客户投诉的6种方法,并了解相应的使用情景
         业务收益:通过正确运用处理客户投诉的6种方法,降低客户抱怨数量
         这个案例中,如果要评估培训是否有效,就可以通过培训前后客户抱怨的数量对比来进行。
       
         当然,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直接转换为业务结果,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前,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调研,找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如果《客户投诉技巧》培训,是要解决客户抱怨的数量,但真正的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那么,进行客户投诉技巧的培训,也是无济于事的。

         3、不仅用货币衡量
            用业务收益来定义学习项目的收益,并不是指每项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业务收益”还包括了其他指标,如: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更有效的销售渠道,更好的工作质量等。这些,其实就是我在《问题树模型培训》培训时,请大家了解的培训背景(我们要做这个培训?希望解决哪些问题?),了解了这个问题后,就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鱼骨图的鱼头进行分析。
              案例:为什么销售业绩上不去?【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六

       通过这个鱼骨图分析,最终确定的原因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不良导致(终端门店的员工流失率高,新上任的店长管理技能不足,新手店长在跟新店员的沟通不良,导致业绩上不去。)
       书中的“业务收益”是指“与业务相关的可验证的结果”。  通过从培训背景入手进行分析的方式,我们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业务收益。分析的就是导致业务收益不佳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更有利于达成业务收益。
       在上面“为什么销售业绩上不去?”这个案例中,我们针对店长与店员的沟通不良,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将出现频率高的前七位事实描述的关键词,汇总为“问题树”,再针对这些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形成“对策树”,并整理为课程大纲。
         从“问题树”-“对策树”-“课程大纲”的内容,见下图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七

         要评估这个课程是否达成了业务收益,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考虑:
         1、结果面(公司和领导层面):培训后1-2个月,业绩是否比培训前有提升?
         2、过程面(学员行为表现层面):学员在培训结束后1-2个月内容,是否按照行动计划实施?例如:
运用5-3-1(5项收获-3项运用-1项行动)方式。
         如果从结果面上看,业绩比培训前提升了。HR当然认为是培训的效果,但销售部门可能会认为刚好到旺季或新品上市等原因。所以,要想真正有说服力,还需要拿出过程面的证据。因5-3-1作业中要求行动计划需要符合SMART原则,还需要有检查频率和检查人。这些都是过程记录,在结合培训前的鱼骨图分析(一定要销售部门参与,共同认定根本原因,否则培训后的业务收益与课程的关联性就会受到质疑。)
         如果课程内容的设计,是经过销售部门认可的要因,培训内容是经过深入诊断和调研对症下药、授课中运用工作中的情境大量演练。而5-3-1作业的内容,是限定在课程内容之内,5-3-1行动计划的过程的记录,若证明学员们都按照行动计划执行了,结果业绩提升。这时,恐怕就没有人再说:“业绩提升跟培训无关”了吧?
          
        下面是我总结的:如何通过“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界定业务收益?供大家参考: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八


     三、选择正确的问题
          选择正确的问题,也就是我前面分享的:做正确的事情。这点,单一课程,可以从培训背景中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若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则可以从现在、过去、未来三个方向展开。详细内容,请点击:如何挖掘年度培训需求?
     
    四、结果计划轮
        书中分享了由4个问题组成的“结果计划轮”,见下图:
         【读书分享】如何界定业务收益?

图九

       针对上面这四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用访谈某个人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在实际情境中,大多数培训需求提出者,要么不会回答这么多问题,要么自己也不清楚问题的答案。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将如果活动这四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做个简单梳理。
       1、你期望达到的业务收益是什么?
          时机:培训需求提出第一时间
          途径和方法:询问
          因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业务收益”,所以这个问题是无效的。可以借用“问题树模型”课程开发前5问中的第一问:培训背景。问培训需求提出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培训?希望解决哪些问题?”通常站在需求方领导的角度,给出的答案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业务收益”(销售业绩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管理技能提升等)。
       2、你期望培训后,学员的行为有何变化?
          这个问题如果接着问题1来问,可能需求提出方很难回答。例如:针对问题1,对方回答:“销售业绩提高”。如果您接着问:“你期望培训后,学员的行为有何变化?”对方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要么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就直接说:“我不管过程,只看销售额是否提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要想知道影响销售业绩提升的行为变化,就需要先了解学员在培训前有哪些需要改善的行为? 这,恰恰是很多需求提出者不清楚的地方。即使有些需求提出者能够给出一些信息和思考,也很难确保客观和准确,还是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要想获得这部分的客观、真实信息,可以参考本博文的图八中步骤二:对策提供。在这个环节,通过鱼骨图找到了导致业绩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如果确定是销售人员,在通过7大方法(面谈、小组讨论、观察法、数据资料分析、问卷、测试、自我分析)和剥洋葱法,深入了解具体的不良行为表现,制作成问题树。这个过程,就帮助我们找到了期望培训后学员改变的行为。

        3、你觉得确认学员行为改善的依据是什么?
            为了让学员的上司提前参与进来,支持培训后的运用,在运用“对策树”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做出课程大纲后,需要跟学员的上司沟通,达成共识。这也是图八最后一个步骤“培训效果评估”的前提。同时,也跟学员上司沟通:“你觉得确认学员行为改善的依据是什么?”一方面,请其先明确行为改善的“关键指标”极其来源和收集方法,便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课程开发时,就需要考虑到如何促进学以致用? 并请学员上司提供相应的意见和支持。(见本文图八的步骤5“培训后跟进”内容)
 
       4、你认为学习项目成功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跟学员的上司达成两个共识:
          1) 本次培训要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必须是业务部门认为相关的、可信的成果)
          2)若公司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学习转化的环境,则培训部门相信这些指标是可达成的。

          这十几年来,我给每个企业的培训都遵循问题树模型的步骤进行,上述的4个问题中,通常在接到需求的第一时间,我会提出问题1和问题4。并通过口头的问题分析和沟通,对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和共识后,提出问题2。而问题3-4,是在对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调研,明确了学员待改善的行为后,再跟HR或学员主管沟通。这样的顺序,是因为问题1和4都属于大方向性的,对方在一开始比较容易回答。而问题2-3,具体到学员的行为改善,需要先明确需要改善的行为(问题树),再确定如何改善(对策树)?这通常都是我自己基于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得到的,只需要跟对方进行确认,以达成共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