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史碎片 之无极

(2006-09-30 23:48:52)
分类: 梁心掠影

国庆前夕,《文学史》终于修订完毕。由于影视文化/影视文学更新嬗递的速率和被关注的程度超乎其他文类,因此主编也格外下达了“必须强调当下性”的命令。这便是我此次修订工作的重心之一。重写电影史的冲动,随着中国电影百岁庆典的结束逐渐偃旗息鼓;于是,在已经出版的诸多著作里,二零零四年大多是研究的下限。由于出版日期的延后,我试图把零五、零六年的重要影视文化生态也纳入叙述的框架之中。当然,这种论述以记录文化征候为主,距离太近,不宜做直接的评判。例如《无极》,也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将这一类作品“破天荒”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无论效果如何,多少是一种追随“当下”的尝试。

文学史碎片 <wbr>之无极

关于《无极》

2004年,陈凯歌执导了耗资空前巨大的“唯美历史武侠大片”《无极》。有意味的是:一方面,陈凯歌并不讳言《无极》是一部娱乐片,并且多次公开表露对于这部影片票房潜力的自信;另一方面,在主观意愿上,他依然没有割舍对艺术品位的追求。用陈凯歌自己的话来说:《无极》讲述了一个“东方无极世界爱恨情仇的故事”,探询的是“虚幻历史中的真实时间,梦影世界中的永恒命题”。对于影片中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关系,他也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形容。陈凯歌的如上自述,与影片的实际情形大致相符。为了营造奇观化的视听幻境,影片在摄影、造型、色彩、配乐、场景搭建和场面调度上可谓不遗余力;中日韩三国电影巨星的加盟,更昭示着该片在全球化的电影产业格局中开拓市场疆域的野心。不应忽略的是:这部高度商业化的娱乐大片,尽管有一个纠缠于爱恨情仇的通俗化外壳,却依然表达了探讨自由、命运、真爱等文化母题的深层意图,不乏一定思辨性内涵。此外,叙事风格上对西方古典主义诗剧的借鉴,也可以视为创作者艺术视界的自我拓展。

《无极》于2005年底公映之后,遭到了来自评论界和大众的如潮“恶评”,以至于,以《无极》为对象、以互联网为阵地展开的声势浩大的争论,成为了21世纪以来中国具有标志性的民间文化事件之一。内涵空洞、故事单薄、情节不合理、风格华而不实甚至对白的贫乏和“荒诞”,都成为了《无极》被指摘的理由。《无极》的境遇,以不无极端的方式,呈现了中国电影在展开全球性想象和融入一体化国际电影市场的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困境。对于广大观众,通过对《无极》的言说,他们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一部影片的喜好,而是对某种价值取向和某种文化类型的态度。对于创作者本人来说,这一尴尬情形的出现,固然和驾驭“商业巨制”的功力和经验有关,也证明了缝合反思品格、艺术个性与商业话语的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