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流年备忘 |
8月8日,距离08奥运还有整整两年。昨日看了BTV里刘淇市长就奥运筹备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忽然感觉到它日益迫近的气焰。这几日公布的体育图标设计方案,让人着实有一些惊诧。相比呆板、概念化的“中国印”和奇形怪状、不伦不类的“福娃”,终于看到了中国式智慧奉献的一出巅峰创意。当然,这也许和自己对篆字的特殊情缘有关。
幼年习篆书与篆刻,从甲骨、大篆到小篆,从李斯《峄山碑》、吴昌硕篆字到白石老人印章,常惊叹于这种古老字体所蕴涵的玄机:字形的构架与寓意、笔划的长短曲折与分合疏密,尽在方与圆、动与静之间,张阖自如,收放有致,真有说不出的奇巧和奥秘。小学六年级,在家中偷学刘老先生写篆字之“绝技”,把整张生宣悬挂于门板之上,嘴里含一口清水,立于一米开外;深吸一口气,将水往纸上喷射而去。遂趁着水迹未干沾墨挥毫。一得阁墨汁溯着水性微漾开来,润意淋漓,气韵生动,其情其状颇是让人神往。幼年无知,对“书取风神”的领悟,大多是由此而来。说起来,这门功夫有着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水的多与少,墨的浓与淡、下笔的缓与急,都是可究的学问。回想当年,绝技没有学到家,被我用水和墨生生糟蹋掉的毛边纸(宣纸自然是浪费不起的),怕是不计其数。
说起奥运,不妨也说说那一桩在心底藏了许久的轶事。记得是04年六七月份,从《竞报》创刊号上看到全国公开征集北京奥运主题语的广告。当时凭空生出一股豪情,信誓旦旦要参赛。几日后,和小弦乘公交车,灵机一动随口而出:One earth, One dream.当时我给出的中文翻译是“四海一梦”。之所以这么构思,没那么多深意,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和“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的奥申主题语对仗。自己还很为这个创意得意了一阵,连连说要抓紧时间投稿云云。结果,接下来两个多月,忙东忙西,等忆起这档事情的时候恰好过了截稿期限。我至今记得,去年6月,当我从报纸上读到最终确定的奥运口号时,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同为“一梦”,仅仅是“world”和“earth”的差异。据报道,这条标语还是“集体创作”而成。
有几回和朋友在酒桌上侃山侃水,说起过这码事。面对充满疑窦的目光,我却越发心虚,像犯下了欺世盗名的大罪。怪哉怪哉。每当此时,百口莫辩的我只能搬出唯一的见证人主持公道。岂料,小弦同志蛾眉微蹙,故作深沉思索状,尔后浅笑曰:是吗?你说过吗?
………… …………
我说过吗?真的说过吗?不会真的没说过吧?“我顶你个肺!”
后一篇:陪你去看流星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