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宫词》:璀璨华美的荧屏先锋诗剧

(2006-08-07 08:32:27)
分类: 梁心掠影

《大明宫词》:璀璨华美的荧屏先锋诗剧

明日当空,抚爱世人的义举是什么?是曌。
让温暖普降大地,皓月高悬,捍卫世人的善行是什么?是曌。
让清凉遍及阡陌,博大世界万物万生,只有日月的光辉能把它们笼罩。
还有什么字比读做曌更伟大,更高贵,更能传扬神明的气息和声音呢?
日为阳,自古象征着帝王的辉煌与荣耀。
月为阴,以其清亮与皎洁向世人昭示着皇后的淑仪与贤惠。
我梦见它们同时运行在空中,
在惊异于这难以置信的美景的同时,
也明白一个天启的预示。
它告诉我,若干年后,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将负担起这个世界:
她有着男人的果断与智慧,也有着女性的善良与睿智;
她将创造一个连自然都无法比拟的奇妙而瑰丽的人间奇迹;
她将以这上天所赐予的符号作为自己的名字,作为自己与神明的护佑相互指认的标志;
她将带着这个名字跻身于历代帝王间享受人世万年的敬仰与祭典。
 

                                     ——摘自《大明宫词》 

《大明宫词》:璀璨华美的荧屏先锋诗剧

《大明宫词》是世纪之交“新文人剧”的典范之作。该剧迥异于此前的历史题材剧作,以绚烂的人物造型、瑰丽的布景和精良的制作营造出大唐盛世的非凡气象。凭借高雅的文化格调和唯美的艺术追求,《大明宫词》拓展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空间,用独树一帜的方式丰富了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的诗化品质。作品设立了一个关于“权力与情感”的具有哲理意味的文化母题,以武则天和太平公主这对母女的情感为线索,展示了大明宫内的血腥权力争夺;围绕主人公对于感情和权力的不同取舍,揭示了存在于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尖锐冲突。编导凭借细腻而柔韧的艺术触角,从王朝兴衰中透视个体命运的无常,从感情的变迁里寻求历史恒久的意义。
在审美品格上,取材于中国历史的《大明宫词》主要承袭的是西方文学的古典主义传统,呈现出中国影视剧罕见的雍容华美、庄重典雅的风格。编剧之一王要曾介绍道:他们在写作剧本时,每写一句台词,就念一句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通过比较来感受对白的声调、节奏、起伏和其中的情感。《大明宫词》还明显借鉴了古希腊戏剧的结构方式,每个人物都事先定好性格基调,人物在这个基调上起伏变化。例如:太平公主爱而不得,终生寻找;谨娘是复仇的化身;四位太子当中,弘是同性恋,贤是偏执狂,旦是道学者,显是窝囊废;张易之身上则有许多虚无和疯狂的因素。
《大明宫词》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迄今为止最极致的文学化尝试。高度戏剧化、文学化的语言风格,无疑是该剧最显著的特色。为了追求一种全新的“欧化”台词风格,增强剧本的表现力和文学色彩,全剧的对白和旁白几乎都用瑰丽、华美、充满贵族气息的书面语言写就。编导所追求的非口语化、非生活化的“另类”语言表达,对传统的电视艺术审美规范构成了尖锐的挑战,为千人一面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话语风格。这种诗化、仪式化、舞台化、哲理化的“莎士比亚式”台词风格,并没有脱离内容的表达,而是与宫廷争斗、女性情感冲突的故事内核保持了一致。而且,它们不仅成为了标志性的形式特征,还直接参与到叙事当中并决定着作品的结构模式和艺术基调。例如,该剧是从太平公主老年时的一段独白引入的——“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按算命先生的理论,这一切主阴,预示着大唐企盼的将是一位公主的临世。”这种风格的第一人称独白几乎贯穿了作品的始末,既限定了全剧的叙事角度,也有效地营造了全剧的情感氛围。按照常理,内心独白的主观叙事视角原本为以小说、话剧为代表的语言艺术所擅长,并不适合偏重于形象展示的影像艺术;这一大胆尝试,则进一步加重了剧作在结构模式上的文学化趋向。
电视剧《大明宫词》所集中体现的文学化追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试验意味。这部具有鲜明文学品格的电视剧作,一扫“戏说”类历史剧的轻薄与肤浅,跳出琐屑的日常叙事窠臼,赋予了中国电视剧前所未有的唯美风格和思想意蕴。在《大明宫词》之后,李少红在持续先锋探索和顺从大众潮流之间,作出了折衷式的选择。在她此后执导或监制的《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等一系列“新文人剧”中,深沉的情感内涵、浓郁的诗化色彩得到保留,在情节建构和人物语言上则相应削弱了形式探索的色彩。创作者尝试着在不牺牲剧作的通俗化品格和受众市场的前提下,尽可能将高雅的文化格调、唯美的艺术追求和丰富的诗化意蕴融汇其中。这些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作品,成为中国电视剧园圃中令人瞩目的奇葩,呼应着世纪之交电视文化生态的多元并存格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