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入土也难安
(2011-04-11 00:58:01)
标签:
杂谈 |
草民入土也难安的原因在于,最近民政部官员说,公众购买的墓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使用20年后要续费。这话明白无误的告知便是,20年后,续费则使用,不续费就得任人处置。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丧葬文化,人死后埋入土中,灵魂安宁了。活着的人见到故去的人死得其所,也觉得心安。因此对墓地的需求,绝对是刚性的。如果说活人没有住房,可以溜房檐、睡桥涵,死人却是不好暴尸街市的。何况当真暴尸,有关部门也会干预。
2008年,安徽到福建一打工者的母亲猝死出租房中,因没钱火化含泪将遗体装在麻袋里,沉尸“水葬”。 结果被以涉嫌侮辱尸体罪刑拘。火化便是尊重,水葬便是侮辱,这样的界定大概无需理由只需权力。但火化的各种费用,却不是一个打工者能够负担得起的。
负担不起也得负担,尽管当今城市汉民的入土为安,与历史上的入土已经不是一个内容了,丧葬文化的沿袭,却还要继续。这真是一个两难选择。草民活着本就艰辛,还要为这六尺之孤,一抔尸灰,罄尽积蓄,花掉单价几倍于活人房价的钱买个墓安葬。如果这墓也如土葬的墓,一次性投资即为永久,也算安慰。谁知道晴天霹雳,民政部竟然宣布,这墓并不具有永久性,而是使用20年后要续费。即是说,这墓是租用的。却当真让草民心里难安。
租墓,前无古人;续费,却需后人。墓中人除了忧患自己亲属的续费能力,是别无所能的。现代人再喜欢钱,大约也不会收冥币。这样的内忧外患苦,只能留给墓外人解决。买墓是刚性需求,续费也远远超过活人的物业费。到期不续,可能的结果就是,后人抱着骨灰坛东跑西颠,寻找放置的地方。否则便会任有司处理,先人就很可能不得安宁,甚或重见天日。
过往的逝者一旦入土,活人也就是因习成俗地添添土,祭拜一下。余则互不打扰,生者安,逝者也安。至于穷苦人家,或者流浪人的尸体,也会有人寻一块乱坟圈子,挖个坑埋了。虽是荒冢野鬼,无人祭奠,却也安稳于土中不为续费闹心。如今的入土为安,不仅逝者不能安,奔波于活人世界的草民也不会安。
草民者,如草之民也。其劳动艰辛,而生存艰难,没权少钱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与他们鲜明对比的是宛若参天大树的富人。富人是不会心疼几个墓地续费的小钱的,何况他们购买的墓地往往豪华而具永久性,甚或连宠物的故去,也会购墓地、立碑永志。动物墓地的出现,也许是丧葬文化的发展吧,但将墓地转变为死人房地产业,却有些难为了草民。
活人的房地产业已使穷人几近无立锥之地,死人房地产业,很可能使穷人死无葬身之地。如果说农耕时代的人,活得艰难,死却可以像样,如今连死得像样都成了奢望。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曾有句名言:“仇官倒霉的是老百姓”。也许在这句名言的启迪下,草民不敢仇官,但心里的疙疙瘩瘩似乎总会有点。
阎王爷不嫌鬼瘦,棺材里伸手要钱。租赁墓地,按时续费,很有些让草民雪上加霜的味道。 入土难安的是活着的草民,入土的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