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生的荒唐在于一把手负责制
(2009-09-18 01:19:52)
标签:
杂谈 |
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局长冯云生,一天一夜签署调令150多的消息,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沸沸扬扬,大抵是因为发生在他离任的前一天,或者是已经离任,并没有选择静静地离开。假若这事再早发生三两天,也就一切正常,鸦雀无声了。
权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宰相家奴七品官,那是源于对宰相权力的敬畏。官有权,权生财,这样的循环,想不让人敬仰官都难。因此想做官的人便有些风起云涌。安徽和县有一首官场生态打油诗说:“官不论大小,有钱就卖,钱不论多少,送了就灵。”于是,谋官的路上车水马龙。
官固然令人敬畏,但身价也不同。在无力谋取更高官职的时候,民谣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大抵是说,跟在别人后面夹包,不如自己独当一面,叱咤风云。冯云生官不算大,但已在教育局局长职位待了12年,自然深知自己的一支笔,蕴含了多大的权力。他也更能知道权力过期作废后,自己的笔将轻如鸿毛。
因此,他趁着权力还有效的时候。突击签署调令,也是最后的无奈。眼看要抬屁股走人了,自己的亲属总应当给个最后的关照吧,还有那些日常交往的酒肉朋友,金钱往来的同行,以后能用得着的乡亲,也总得做最后一把寻租吧。倘若下台,他的签字便绝不会有人再当作圣旨,见字照办了。
一把手的签字,在一定范围内,足堪圣旨,他的权力也意味着至高无上。他可以给下属增加工资,提升级别,也可以让其转岗待业,甚或减员增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自己,则可以放开手脚,吃喝玩乐、役使下属。胆大一点的,还可以贪占一把,把老婆孩子摇身一变成外国人,为自己的随后跟进打基础。
具有资料说,近三十年来,外逃官员数量约为四千人,携走资金约五百多亿美元。外逃贪官很多是一把手。近年来,一把手翻船落马的,不在少数。沈阳“慕马”大案的名册上,便记载有来自法院、检察院、建委、财政局、国资局、国税局、烟草专卖局、物价局等要害部门的17位党政部门一把手。
天大地大不如一把手的权力大。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当与“一把手负责制”的制度设计有关。经济学家整出了国企产权缺位,实质无主,因此要私有化的理论。蔓延开来便让“一把手负责制”,顶替了这个缺位。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也与对一把手的监督失效有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也就无怪乎一把手的权力大如天。
先前本不是这样,那时推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凡事要经过领导班子讨论,重大问题还要吸收基层人员参与决断。但是后来设计出的“一把手负责制”,确要求无论对错,都要与一把手保持一致,再经过“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强化和排异,一把手终于异化成了皇上,权力也就说一不二了。于是突击调动、突击提拔、突击调整、突击安排的事,也就时有发生。
冯云生这次突击签署的不同点,是发生在权力交接的时候。也许那个时候他的权力还有效。至于这其间的钱权交易,需要有关部门侦查。倘若没收钱,尽管冯云生做的有点过分,偏离常态,大约也还无法追究他的责任。既然上级给了一把手签署调令的权力,在权力有效期内突击和缓慢,多签几个和少签几个,大概都属于职责范围内。
腐败的要点在于权力腐败。权力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带来的后患,远胜于金钱的腐败。或许冯云生这次突击签署的原因,也蕴含有对失去权力的心怀不满。突击宣布市交通局原局长接任教育局局长的本身,大概也有点莫名其妙。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什么荒唐的事都能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