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水日静悄悄
(2009-03-23 12:06:57)
标签:
杂谈 |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然而这里的水日静悄悄,像许多平常日子一样,在风平浪静,波澜不兴中过去了。少有媒体关注,甚至网络博客,也没有选为热点。
对水关注的时候,也还是有。每当城市的供水系统出现污染,城市的管理者不仅高度关注,还能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当污染减轻的时候,更能在摄像机的关照下,走进市民家中,饮用恢复后的自来水。只是这样的紧急过后,日子便又进入到静悄悄状态,似乎在等待下次的污水来临。
供水系统的污水,大多源于江河。然而,中国的江河,却并不因污染了供水系统而长记性,依旧在恶化中。全国政协委员宋镇豪就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这种景象:“大江、大河是‘五彩缤纷’,黑的、黄的、褐的、绿的、浑的,各种颜色均有,味道倒很统一,大多是臭的”。
宋镇豪的这个结论,源于他今年春节后,一路从北京到江西、安徽、浙江等地调研的所见。为此,两会期间,他还拟定了一份《建议加大全国七大水系及重点湖泊水污染治理的经费投入力度,把七大水系流经省界及所经重点城市市界的断面水体水质监测达标与否作为考核省、市主要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的提案。
提案的震撼,大约有限,因此即使在3月22日这个世界水日,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其实即使提案有震撼,也大多产生在会议的口头热议上,过后也就冷却到了纸上。环境问题,总是与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有些不够协调的地方,水环境更几乎成了横亘在经济面前的一个堤。
尤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经济问题更加严峻地摆到了人们面前。水的堤坝,也就在这样的严峻中,决口了。因此,今年3月22日的静悄悄,尽管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却也有点自然而然。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概应当在自来水再一次受到污染,或者水资源紧张的时候吧。
中国的水资源看似丰富,实际人均拥有量,却在世界排名中处于较低水平。毫无节制地掠夺性开发,甚至把河流、湖泊当成垃圾桶使用,随意倾泻污物,更加重了水资源的负担。当金融危机过后,但愿子孙后代还能见到一线碧水。
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基于这样的现实,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重要性的认识。
泰山崩于前,中国人依旧能够淡定自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让这里的世界水日静悄悄。究竟是一种非凡的定力,还是见多识广后的麻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