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卖房的诱因
(2009-03-31 06:51:38)
标签:
杂谈 |
中国的房地产商,不知那里修得阴气,练就了绝世邪功。先是把专家镇得恍恍惚惚,为其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终至走火入魔,与其“未婚同居刺激购房”。
接着,又把一些权力人物,权力部门魔咒到了麾下,为其殚精竭虑。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使用的是苦肉计:“开发商降价亏本卖房子要受处罚”。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使用的是正面鼓动:“买房就是爱国”。廊坊市市长使用的是权利保障:“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的。”
也许还嫌上述办法力度不够吧,山东潍坊寒亭区下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替开发商卖房,并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由于历史渊源,红头文件在国人心中的信仰度,近乎神的旨意。法律可以逾越,而红头文件却不可不执行。因此,寒亭区的这次为房地产商效力,可谓达到了极致。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几乎成为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近些时候稍有跌落,人们便仿佛看到了一点幽微的光。然而,还没待这光放亮,一些专家学者便迫不及待,开始了大声疾呼。地方政府,也闻风而动,开始了为房地产商撑腰打气的权力运作。这样的举动,实在蕴含不少奥秘。
房地产是地方财政的顶梁柱,这谁都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也迫使地方政府官员只好放下身价,走进售楼处,当起了售楼老爷。老爷的眼光常常是独特的。因此,尽管房地产绑架得民众丧失了消费力,却也宁要政绩,而不考虑持续发展。
政绩的后面,往往容易挟带私利。私利便容易产生钱权交易的市场。金钱愿意成为权力胯下的马,权力甘愿充当金钱的马前卒。在官员为房地产商打工的过程中,也做到了服务。只是这种服务是为人民币。价值观念的扭曲,信仰的缺失,容易使人迷糊。
迷糊的官员眼见得有钱人轻松地走进官场,难免心有不甘。一方面是潇洒自如,一方面却要两袖清风,这事体恰也如寡妇生孩子,谁难受谁知道。何况对有钱又有权的人,如何监督,大概权力部门也为难。在亦官亦学者、亦官亦商人的比较中,倾斜到了房地产商一方,也就难免。
仅仅因倾斜而为房地产商发出点声音,大概不会影响仕途。周耕久的倒掉,是因为他自身的经济问题。寒亭区的官员,大概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敢于下发红头文件,让干部替开发商卖房。尽管这个文件令一些干部很不爽,甚至苦不堪言,但也无妨执行。强行拆迁的事,大概还在发生着。
前些时候,据说有些大中城市公开表态:“政府不会出面救市”。可不救市,不等于冷眼旁观。帮点小忙,演演双黄,总是出自一种提振经济的好心。最近,房价又涨价了。据说是各商业银行正在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企业嗅出了融资环境松动的信号。
怪事年年有。政府官员不管政务,开始了卖房子。有点荒诞,却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