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越腐败死得越快
(2009-02-19 22:26:09)
标签:
杂谈 |
有专家称,六成多贪官得“绝症”,人越腐败死得越快。这个结论有点像恫吓,有点像期望,但似乎不科学。
结论源于这样的统计学:曾有人对16名腐败官员做跟踪调查,当时他们平均年龄41岁。十年后,16人中15人得病,不少人是癌症,病死的有6人。而巴西一个医疗机构调查了583名贪官和583名廉洁官员。10年随访的结果是:贪官60%以上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等,而廉洁官员患病率只有16%。
但是这个统计数字,是诞生在那些东窗事发的贪官身上。而东窗事发的贪官与那些隐藏深处,看着别人进班房自己偷着乐的贪官,究竟有着怎样的比例,似乎是一个永久的迷。这个谜不解开,而只看到那些进了班房的贪官,不少人得了癌症,便结论出“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似乎不够客观。因为这样的以偏概全,甚至能得出贪官百分之百早死的结论。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的结论,确是应当建立在,贪官与廉洁官员的平均寿命对比上。但是,这首先需要界定出什么样的官员算是廉洁官员,贪官与廉洁官员又各有多少。如果仅以进没进班房度量,大概会有漏网之鱼。不准确的数字,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国民间的经验是:“好人不长寿,恶鬼活千年”或曰“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这样的经验,虽然不一定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起码建立在一个长时间的冷眼观察上。
贪污腐败,形式种种。有些官员似乎清廉,却能在清廉中完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使命。安排好自己的后事,把自己的后代或亲属培养成企业家、银行家或投资家。于是便有了无穷无尽的后代或者亲属供奉。这算不算贪官不好说,但他们却一定不能死得快。更有些官员,竟然能在官员和企业家、商人间随意变换身份。这些人,大概既不一定短命,又可以永远纸醉金迷吧。
这个统计数字,尚不包括那些贪足了、捞够了,又拉家带口远赴国外,过着惬意萧洒生活的贪官。这些人中有多少得了癌症,又占到贪官群体的多大比例,大概也应当纳入到统计中。至于那些以改革的名义,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拿股份红利、自己给自己发奖金的人,算不算贪官,也应当界定一下。前些日子有媒体曝光,国泰君安员工人均收入100万元。这样的平均,大概对员工是一种戏弄,而那里的首长,却很可能如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一样,日进斗金。
这些日进斗金的官员,因为有规章制度的保障,也许不仅不生病,还能升迁。至今国泰君安依旧平安,马明哲依旧日进斗金。他们以后的仕途还真不好说,但起码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的几率不大。况且那些已经暴露的贪官,由于已经身陷囹圄,其死亡率,也当与罪犯群体比较,看看是贪官的死亡率高,还是普通罪犯死亡率高。
当然,“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也许不无道理。因为这些人一旦东窗事发,往日的奢靡浮华,也就不存在了。巨大的落差,难免使他们着急上火。食不甘味,寝不能寐,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而患病,甚至一命呜呼。但这样的殒命,却一定不比他们之中那些,因为生活条件优越,患上富贵病而一命呜呼的多。
传统的道德认识固然是,做了亏心事,便怕鬼敲门。但贪官的道德是爱财如命,基本没有良心可言。所以他们对贪污受贿,认为是亲民的行为、帮人解困的善举,而心安理得。甚至因为能够得到不该得到的,有了不该有的,而有成就感。倘若当真有惶惶不可终日的负罪感,也就绝不会有“前腐后继”的景象。
当然,这里说的,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等,是就官场而言的。寻常百姓,也有患上这些病的,但那绝不是源于贪官的心理压力,而是由于下岗、买断、内退等,造成经济拮据后的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专家不会把这些人的生病与贪官同日而语吧。
这些年,人们耳闻目睹了许多贪官既没有得癌症,也没有受到组织处理,直到退休,依旧熙熙而乐的事情。反倒是那些清官,由于不肯与贪官为伍,又要呕心沥血工作,很容易患病。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才对贪官恨之入骨;对孵化贪官的体制,有些不满。
腐败这个事,确实不好杜绝,但也不能用巫师的诅咒,学者的恫吓来解决呀。至于知足者常乐的说教,只能对劳动者有效,用到贪官身上,白费。当然,对贪官进行诅咒和恫吓,虽然没用,出发点却是好的。但愿人越腐败死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