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当成唐朝的考官
(2008-10-17 00:59:06)
标签:
杂谈 |
赵忠祥的诗,依旧在鼓荡着人们的神经。甚至惊动了一个叫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权威,参与了点评。
权威固然得有,因为没了权威的诈唬,秩序就可能混乱,行动就可能无序。但是作为律诗的权威,就有点令人惊诧。因为律诗的知识产权在唐朝,他的权威产生,大约也只能诞生在那个时代的考官中。因为只有他才有权利评判,一分而定考生终身。别的诗人,也只是说说而已,是当不得裁判的。
唐以后,固然也有律诗存在。但那大多是在唐律的基础上,经过权力部门认可后的重新认定。但是这种认定,也需要有权力赏赐的好处,以为升官取财的阶梯,才能为社会所接受。至于民间至今愿意囿于《平水韵》中,大抵也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却不会得到考官的认可。
如今既然有一个中华诗词研究院存在,便说明包括律诗在内的古诗词,还在研究中。而这种研究,大约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否则,也就犯不上还有这样一个机构存在,进行漫长的研究了。连一个标准答案都没有,却要以权威自居,裁判别人的诗,大概有点怪。
不知道这中华诗词研究院是干什么的。倘若是专门研究“四声、平仄、格律”的,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因为这样的书,早已经汗牛充栋,拿过来用就是了。倘若是研究鉴赏一类,大约一万年后也研究不出一个标准答案。
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权威,倘若是官办,因为有权力的保驾护航,权威也就权威了。倘若是民营,没有政府颁发的毕业证,大概连就业都困难,也就只能自命为权威了。自命的权威,是当不得考官的,尤其当不得唐朝的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