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便想起在乡下洗汤的日子。“有钱没钱,洗汤过年”,这是乡下老人常叨念的嗑。一年到头了,洗净身上的尘垢,去去晦气,让新的一年有个好运,是他们的期盼。
乡下有条响水河,只有暖和的季节好用。冬天便要顺着这条河往下走,大约三四里路吧,便有一个叫温泉的地方。邀上三五个伙伴,拿上一把铁锹,便嘻嘻哈哈地向温泉走去。
拿锹是准备挖坑的,挖不多深,便有水。那里本也有坑,是民间自发开掘的,半面用秫秸稀疏地挡着。坑不大,但每次躺进三四十人,还是可以的。野汤,大约就是没有人经营的吧。因此那坑,也便挖得浅浅的,只能躺着洗。
洗汤,就是用温泉水洗浴。至于为什么叫“汤”,大概是热水吧。不是说“探汤取物”、“赴汤蹈火”吗。但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却洗的是温泉,那里没有一个“汤”字。乡下不管什么杨不杨贵妃,只是认定了温泉就是“汤”。
“赴汤蹈火”的汤,太热,能要命。洗汤的“汤”,不会要命。于是便找了个干爽的地方,把衣服脱光,用一块石头压住。赤条条地站在空旷的河边,北风呼啸,嘎嘎冷,不敢久留,便赶紧躺到了大坑中,或自己挖的小坑中。
汤,是流动的。刚下到大坑的人,要躺在下游,然后一点一点往上挪。每走一个人,便能挪一个身位。但是也不可以无限止地往上挪。因为泉眼处太热,有七八十度,可以煮熟鸡蛋。说是七八十度,可在北风关照下,没流多远,便失去了威力。
再没威力的汤,也是热的。躺到里面,边烫边往身上覆沙子。也有把全身都用沙子埋上,只露出一个脑袋的。躺了一会儿,便感到坚持不住了。站起红红的身子,汗流滚滚,北风一吹,格外爽。四面冰天雪地,唯有这里,热气蒸腾,雾气缭绕,倒也别有情趣。
不愿意洗野汤的,可到不远处的一座日式建筑里洗。那里面常年流动着温泉水,虽然不比“华清池”,却也是单间、大池子,搓澡,一应俱全。人们管那个地方,叫“汤楼”。据说是日本侵华期间,关东军建的。关东军还在这里建了疗养院,那里面的设施比较豪华。
疗养院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据说到这里疗养的人,甚至先前的日本人,也是愿意在外面洗野汤的。据说这和身上覆盖沙子后,疗效更好有关。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期望通过洗野汤,解除身上的病痛,自然也便很少到那里了。何况还能省门票。
女人洗汤,大多到汤楼里洗。愿意洗野汤的,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那个地方温度不好,她们便在晚间到男人的地方洗。她们洗时,男人自然不敢去。好在这样的时候不多,大多时候,还是各自活动在自己的范围。
离开野汤已经多年了,大概那地方消失了吧。即使不消失,大概也会有人收费。现在的人们,是很相信经济的,也很会发展经济。于是温泉那地方,便出现了许多洗浴中心一类的建筑。建筑越来越高,地下的水却越来越深。那条曾经丰满的河,便以她的涓涓细流,深深的河床,说明了这一点。据说农民的井,也是越打越深。用铁锹挖出汤的日子,大概一去不复返了。
乡下有条响水河,只有暖和的季节好用。冬天便要顺着这条河往下走,大约三四里路吧,便有一个叫温泉的地方。邀上三五个伙伴,拿上一把铁锹,便嘻嘻哈哈地向温泉走去。
拿锹是准备挖坑的,挖不多深,便有水。那里本也有坑,是民间自发开掘的,半面用秫秸稀疏地挡着。坑不大,但每次躺进三四十人,还是可以的。野汤,大约就是没有人经营的吧。因此那坑,也便挖得浅浅的,只能躺着洗。
洗汤,就是用温泉水洗浴。至于为什么叫“汤”,大概是热水吧。不是说“探汤取物”、“赴汤蹈火”吗。但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却洗的是温泉,那里没有一个“汤”字。乡下不管什么杨不杨贵妃,只是认定了温泉就是“汤”。
“赴汤蹈火”的汤,太热,能要命。洗汤的“汤”,不会要命。于是便找了个干爽的地方,把衣服脱光,用一块石头压住。赤条条地站在空旷的河边,北风呼啸,嘎嘎冷,不敢久留,便赶紧躺到了大坑中,或自己挖的小坑中。
汤,是流动的。刚下到大坑的人,要躺在下游,然后一点一点往上挪。每走一个人,便能挪一个身位。但是也不可以无限止地往上挪。因为泉眼处太热,有七八十度,可以煮熟鸡蛋。说是七八十度,可在北风关照下,没流多远,便失去了威力。
再没威力的汤,也是热的。躺到里面,边烫边往身上覆沙子。也有把全身都用沙子埋上,只露出一个脑袋的。躺了一会儿,便感到坚持不住了。站起红红的身子,汗流滚滚,北风一吹,格外爽。四面冰天雪地,唯有这里,热气蒸腾,雾气缭绕,倒也别有情趣。
不愿意洗野汤的,可到不远处的一座日式建筑里洗。那里面常年流动着温泉水,虽然不比“华清池”,却也是单间、大池子,搓澡,一应俱全。人们管那个地方,叫“汤楼”。据说是日本侵华期间,关东军建的。关东军还在这里建了疗养院,那里面的设施比较豪华。
疗养院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据说到这里疗养的人,甚至先前的日本人,也是愿意在外面洗野汤的。据说这和身上覆盖沙子后,疗效更好有关。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期望通过洗野汤,解除身上的病痛,自然也便很少到那里了。何况还能省门票。
女人洗汤,大多到汤楼里洗。愿意洗野汤的,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那个地方温度不好,她们便在晚间到男人的地方洗。她们洗时,男人自然不敢去。好在这样的时候不多,大多时候,还是各自活动在自己的范围。
离开野汤已经多年了,大概那地方消失了吧。即使不消失,大概也会有人收费。现在的人们,是很相信经济的,也很会发展经济。于是温泉那地方,便出现了许多洗浴中心一类的建筑。建筑越来越高,地下的水却越来越深。那条曾经丰满的河,便以她的涓涓细流,深深的河床,说明了这一点。据说农民的井,也是越打越深。用铁锹挖出汤的日子,大概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