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动山摇的一天

(2007-02-04 23:38:18)
1975年2月4日,刚刚吃过春饼的姑娘们,便三一群两一伙,嘻嘻哈哈地向大队小学校走去。

一阵阵悠扬的琴声,火热的锣鼓声,从小学校里传出。姑娘们的血液沸腾了,脚步也加快了。

猫冬的季节,东北的农家,大多吃两顿饭。放下饭碗就走的小伙子,早早就出了家门。这乐声、锣鼓声,便是他们奏响的。姑娘们事多,脚步慢,好迟到。

快过年了,又要学习小靳庄,大队便找来了一些年轻人,组成了学习小靳庄宣传队。年轻人也乐得聚到一起乐和,何况还给工分。工分虽然是秋后算账,积攒却要一天天进行。平时都舍不得误工,何况这农闲季节?

农闲,是指腊月二十三以后。那之前,因为要挨门逐户刨粪,往地里送粪,所以虽天寒地冻,青年们也要出工。进入腊月了,家家户户要杀猪、做豆腐、扫尘、劈柴,赶集、办年货,生产队也就渐渐地把挣工分的机会,收回了。

天渐渐黑了。宣传队的负责人走进了教室,进行演练前的训话。音乐停止了,村里便死一般的静。只有这间屋的灯,在夜幕中粼粼地闪光。

小学校的西面是一条大河,东面是那条大河分叉出的一条小河。河西是山地,河东是平地。小学校虽然处于两河之间,却没有水患之扰。因为这里地势高,南面又有一片诺大的果园,防护着。

音乐声终于从教室中响起,又穿透夜幕,飘向远方。远方的狗,似乎听懂了音乐,一声声地跟着叫。于是这夜的乡村,便有了点滑稽。

音乐声时断时续,时缓时急,狗的叫声,却越来越急。有人对这越来越急的狗叫,感到奇怪,便推开了教室的门看。却见外面大雪飞扬,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

青年们一个个走出去看雪,又一个个走了进来。便有人说,该不是要地震吧?于是,排练停止了,议论沸腾了。前几天,官方便传出最近可能发生地震的声音。话题一引出,青年们便根据这个消息,议论开来。有的说,海城紧张,有的说营口紧张。

农村交通闭塞,消息却不闭塞。天南海北,真的假的,新的旧的,每天都有话题议论。话没腿,跑的却快。谁家有点大事小情,也瞒不住。这个地震话题,自然会引出很多相关消息。

就在人们议论得紧的时候,大地突然晃动了起来。于是,有些人扑到了桌子上,有些人蹲到了地上。大多数人只感到,头晕晕的、心怦怦跳,呆呆地站着。“地震了!”有人喊了一声。于是人们猛醒,纷纷向外跑去。

辽南的乡下,大多是前出廊檐后出梢的海青房。平顶的房盖,木质的构架,是很坚固的。但石头砌的墙,却很难抵抗地震。便有人大声提醒,离房子远一点,站到院子中间。

大地晃动,一声声轰响从远方传来,蓝色的闪光,照亮了北方的天空。雪小了,狗叫的声音却大了。河东河西的狗一起叫,更增加了恐惧气氛。没有人说话,只有呆滞的目光,送向那蓝色的远方。

有人说了一声,“快八点了,走吧”。青年人好美,戴手表的多。便都不由自主地往手腕上看去,又相互交换了一下目光,开始挪动起颤栗的双腿。没有人让走,也没有人制止。

蓝光消失了,雪厚厚的,天暖暖的,没有一点风。大队的喇叭声,从身后传来: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刚才是地震。现在请不要再进屋了!请不要再进屋了!

从那天起,每个人家的院子,都搭起了防震棚。小靳庄不学了,年也没了欢乐。只有那地动山摇的景象,牢牢地刻在了人们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