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在平安夜的街市上

(2005-12-25 01:52:04)

从新玛特的翰文书城出来,正好八点整。没能走几步,我便汇入到了人流中。顺着人流一点点挪动,却于不经意间,进入到了“中街”的主航道。不知道那个小子,把人多时走动的景象,比喻为人潮如海。海潮也总有潮起潮落,海浪也会有一波一波,这人挨人的走动,却总也不断流。

冬季的沈阳,本应是地冻三尺的。儿时打冰嘎、抽陀螺,常常会不小心,把它们弄到冻裂的地缝中。然而现在不仅这样的游戏没有了,那地冻三尺的景象也消失了。城市已经成为了水泥深林,泥土的街路也已经被油漆覆盖,人流便滚动在这铜帮铁底的街市中。于是,在厚重的棉衣遮蔽下的人体,便开始散发出了能量。地冻三尺的清凉没有了,却感到空气有些混淆,呼吸也似乎有了些压抑。

从圣诞节树上幽幽传来的红、绿、白色,透过人群的折射,似乎让这压抑更显凝重。不知道那位高人,把耶稣诞辰的前一夜,翻译成了平安夜。这样的翻译,常常会让人们,透过汉字的形象,想到了安宁、祥和、平静。然而这滚滚的人流,却让这样的想象,飞回到了耶稣的老家。哪里还有什么平安,分明是个“闹闹夜”、“闹心夜”。

沈阳中街位于清故宫的北面。故宫是皇家原来的宫殿,自然是一个城市的中心。他的前面本也是有一条路的,但那是官员们走的路,寻常百姓走到那里,有点危险。他后面的这条路,却是谁都可以走动的,因为那是一条商业街。平时皇宫里缺东少西,需要上那里找。于是也便称为了中街,就是中央大街的意思。

几百年的城市变迁,虽然中街已不再是中央大街了,但是他的商业繁荣,却依旧在蒸蒸日上着。时逢圣诞老人降临的前一夜,个个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流光溢彩的塔形常青树,红白相间的圣诞老人,也便出现在了商家的门前和店铺内。这种商业活跃的景象,在调动了人们的神经同时,也带来了财源滚滚。只是让这平安夜,枉有了平安的名称。

裹挟在这样的人流中,唯一的平安,便是一点点地挪步,倘若步伐大了,那一定不会平安,还很可能会头破血流。这样的步伐,倒也有些圣诗班,挨门逐户唱圣诞颂歌的景象。只是手里拿着的不是吉他,而是脑充血时购来的商品。行走的也不是一些小男生或小女生组成的佳音队,而是一些卿卿我我的大男生、大女生组成的游行大军。

这样的游行大军,在把人们的热情与汗水一起迸发出来的同时,也把一个好端端的平安夜,改造得不大平安了。中国人也真是有智慧,你有你的千年习俗,我就能让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是经济时代,经济是至高无上的,至于文化,也不过就是个任人随意踩踏的戏台。不要说是耶稣的节日,即便是中国人老祖宗的节日,也要披上经济的服装。否则,一块月饼也不能卖到上千上万元。

过节了,在压抑和疲劳中过日子的人们,总该放松一下,解脱一会,于是也便乐得节多年多。但是能像圣诞节这样,勾引得年轻人喜气洋洋,大把的消费,却也实在不多。别的节日大多是老年人精打细算,挑三拣四地买回点东西,他们的消费自然是望尘莫及于年轻人。刺激消费的真正热点,还在于年轻人,老年人和孩子的消费,那只不过是一种补充。

男孩子手里拿着商品,女孩子千娇百媚的牵着男孩子的手,走进了饭店。愈是大的饭店,愈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至于肯德基、麦当劳一类,虽是洋快餐,却因为正宗,早已经爆棚了。年轻人喜欢吃洋餐馆、过洋节,似乎也是一种时尚。在当今这样一个为专家们鼓荡得洋文化至上的时代里,不要说吃点洋餐,洋话说得不正规,都不行。

滚滚的人流中,自然也会有些老年人,但他们的周围,常常会围绕着一些年轻人。这种景象的出现,也可能是受他们儿孙辈的要挟,不得不来,当然也会有一些忘年恋之类的,那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欣然前往。婚姻是不分年龄、种族和国界的,只要两厢情愿,谁也干涉不着。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一些是临时性的,但那也是友谊万岁,平安夜一过,也就各自平安了。

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在这样的人流裹挟下,却都是平等的。挪着圣诗班的步伐,走在中街的油漆路上,本来想上那靠一会的念头也打消了。只是在这样的中西结合中,怕一不小心,把自己也当成了洋人,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原本也是有节日流传下来的。

我是什么都忘记了,脑袋沉沉的,好象儿时玩的陀螺。好不容易走到了大南路口,等了半个多小时,作为搭客,上了一辆出租车。回家一想,这平安夜也真不平安,买的两本书,没了。敲完这篇字的时候,子夜的大弥撒,该过了吧。那对世界宽恕和祝福的教堂钟声,我怎么没听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