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点公车改革中的荒唐
公车又要改革了,这样的消息十几年前便出现过。那时候的公车似乎也还不算多,档次自然也不如现在。经过这些年的锤炼,现在的老百姓已经认同了,凡是领导,无论大小,都是应当坐专车的,当然也连同他们的亲属。至于车子越来越好,越来越豪华,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老百姓认为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似乎也应当算作一项改革的成果吧。
然而这回却又要改革了。这回的改革,却是要让一部分官员不再坐公车了。那原因大抵在于,公车的花费太大,政府有些承受不住了。中国的有些改革,有些项目确是由于钱引起的。诸如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住房改革等等。正是因为改革,方才使政府将沉重的财政包袱甩了出去,从此开始了轻装前进。
政府将沉重的包袱甩出去后,自然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这样的结果,似乎也符合物资不灭的定律。于是车也便越买越多,坐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末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每年花费约3000多亿元人民币,那时候的消费已经超过了国防开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在公车上的支出大概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了吧。“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却也有些惊人。
对于这样的情况,领导们自然是知道的,因为他们大多是心明眼亮的,起码并不盲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在十几年前便提出了公车改革。然而因为这样的改革,事关重大,所以才有些进展迟缓,以至于这回又提了出来。公车所以能成为专车、成为私车,那大多是因为各级领导的需要。所以对它的改革,便需要慎之又慎。它不同于企业的改革,只要让工人下岗分流,或者干脆将企业一卖了之。那是因为工人毕竟是干活的,是弱势的一群。
工人可以下岗,企业可以一卖了之,领导却不可以没有车坐,这似乎是给人一种荒唐的感觉。因为工人下岗,将会衣食无着,而领导不乘公车,不过是有些不大方便,却是与生活无大碍的。但是公车改革,一改十几年,甚至还能漩入坐公车者越来越多,支出越来越高的怪圈中。而企业的改革,却是可以一蹴而就。这样的效果,不过是在表明,权力改革权力的结果,只能赢得荒唐。因为那样的博弈,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
公车原本姓公,他的使用也应当是“公”的。然而不知道是权力的需要,抑或是工作的需要,原本名之为公车的,却渐渐变成了私车、专车。这样逐级演化的结果,便是坐专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低职化,公车也便失去了他的公共作用,成为了一种权力的福利。公车的这种演化,本来就是一些官员自我膨胀、自我腐败的结果,因此对他的处理便应纳入到反腐的内容中。然而现在却要给这样的一种事关反腐的内容,蒙上一层改革的面纱,期间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荒唐,实在令人迷惑。
其实对于专车的配备,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那里面明确指出:“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这就意味着:除了正部、省级以上干部,其他人是不得享用专车待遇的。白纸黑字写明的条款不去执行,却要进行温柔的协商,这样的做法,大概怎么看都有些荒唐吧。
公车是因为其不合理的开销太大,浪费惊人,而要进行改革的。然而,现在经过多次博弈后的改革方案,却是要按照级别给予交通补贴。这样的改革,大概也有些令人目瞪口呆吧。公车本来就是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分派的一种交通工具。后来按照行政级别的专车化,纯粹是一种不合规定的既成事实。如今通过改革,把这样的一种不合规定的既成事实,进行货币式的合法化、合理化了。这种胁迫式的承认,虽然可能得到相关利益者的默许,那负担却依然没能减下来,而荒唐却有些令人喷饭。
公车实行货币化的结果,一定是职位越高的补贴越高,甚至很可能会差距很大。因为这样的补贴数额,一定是出自高一级别官员的谋划。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结果,便难免会出现有利于己的谋划。同时,越是高官越有行政支配权,他们的支配权,足以使他们能够干出本应自己出门办的事情,却支配给了下属。于是自己既轻松了工作,又得到了补贴,真是一种荒唐的双赢。至于补贴的金额依据,很多人更愿意以车改前单位公车的消费数据为基础,这里面的荒唐,已经近乎于罪恶了,因为那无疑是在表彰那些原来公车消费高的单位。
政府和国有企业中,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便是虽有一定行政级别,却没有一定职务甚或实权的官员。“与官职挂钩”的补贴,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事实的级别上,他们也都应当享有一份。这样的分配虽然荒唐,却可以皆大欢喜。有职有权的官员,虽然没有了公车,大概借用下级机关,或者自己买车总还是可以的吧。然而那样的车辆使费,却很难出自他们的兜中。一旦这样的花费,依然在通过各种渠道报销着,岂不是又一大荒唐。
自从有公车改革的口号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其间关于禁止公车私用和禁止超标购车,似乎也有过多次的重申。然而人们目力所及的却是公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奢华,专用现象也越来越普及。不知道这次的公车改革,将出会现怎样的成果。倘使依然如故于先前,那可就成了一件荒唐得不能再荒唐的事了。
公车又要改革了,这样的消息十几年前便出现过。那时候的公车似乎也还不算多,档次自然也不如现在。经过这些年的锤炼,现在的老百姓已经认同了,凡是领导,无论大小,都是应当坐专车的,当然也连同他们的亲属。至于车子越来越好,越来越豪华,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老百姓认为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似乎也应当算作一项改革的成果吧。
然而这回却又要改革了。这回的改革,却是要让一部分官员不再坐公车了。那原因大抵在于,公车的花费太大,政府有些承受不住了。中国的有些改革,有些项目确是由于钱引起的。诸如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住房改革等等。正是因为改革,方才使政府将沉重的财政包袱甩了出去,从此开始了轻装前进。
政府将沉重的包袱甩出去后,自然也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这样的结果,似乎也符合物资不灭的定律。于是车也便越买越多,坐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末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每年花费约3000多亿元人民币,那时候的消费已经超过了国防开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在公车上的支出大概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了吧。“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却也有些惊人。
对于这样的情况,领导们自然是知道的,因为他们大多是心明眼亮的,起码并不盲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在十几年前便提出了公车改革。然而因为这样的改革,事关重大,所以才有些进展迟缓,以至于这回又提了出来。公车所以能成为专车、成为私车,那大多是因为各级领导的需要。所以对它的改革,便需要慎之又慎。它不同于企业的改革,只要让工人下岗分流,或者干脆将企业一卖了之。那是因为工人毕竟是干活的,是弱势的一群。
工人可以下岗,企业可以一卖了之,领导却不可以没有车坐,这似乎是给人一种荒唐的感觉。因为工人下岗,将会衣食无着,而领导不乘公车,不过是有些不大方便,却是与生活无大碍的。但是公车改革,一改十几年,甚至还能漩入坐公车者越来越多,支出越来越高的怪圈中。而企业的改革,却是可以一蹴而就。这样的效果,不过是在表明,权力改革权力的结果,只能赢得荒唐。因为那样的博弈,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
公车原本姓公,他的使用也应当是“公”的。然而不知道是权力的需要,抑或是工作的需要,原本名之为公车的,却渐渐变成了私车、专车。这样逐级演化的结果,便是坐专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低职化,公车也便失去了他的公共作用,成为了一种权力的福利。公车的这种演化,本来就是一些官员自我膨胀、自我腐败的结果,因此对他的处理便应纳入到反腐的内容中。然而现在却要给这样的一种事关反腐的内容,蒙上一层改革的面纱,期间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荒唐,实在令人迷惑。
其实对于专车的配备,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那里面明确指出:“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这就意味着:除了正部、省级以上干部,其他人是不得享用专车待遇的。白纸黑字写明的条款不去执行,却要进行温柔的协商,这样的做法,大概怎么看都有些荒唐吧。
公车是因为其不合理的开销太大,浪费惊人,而要进行改革的。然而,现在经过多次博弈后的改革方案,却是要按照级别给予交通补贴。这样的改革,大概也有些令人目瞪口呆吧。公车本来就是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分派的一种交通工具。后来按照行政级别的专车化,纯粹是一种不合规定的既成事实。如今通过改革,把这样的一种不合规定的既成事实,进行货币式的合法化、合理化了。这种胁迫式的承认,虽然可能得到相关利益者的默许,那负担却依然没能减下来,而荒唐却有些令人喷饭。
公车实行货币化的结果,一定是职位越高的补贴越高,甚至很可能会差距很大。因为这样的补贴数额,一定是出自高一级别官员的谋划。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结果,便难免会出现有利于己的谋划。同时,越是高官越有行政支配权,他们的支配权,足以使他们能够干出本应自己出门办的事情,却支配给了下属。于是自己既轻松了工作,又得到了补贴,真是一种荒唐的双赢。至于补贴的金额依据,很多人更愿意以车改前单位公车的消费数据为基础,这里面的荒唐,已经近乎于罪恶了,因为那无疑是在表彰那些原来公车消费高的单位。
政府和国有企业中,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便是虽有一定行政级别,却没有一定职务甚或实权的官员。“与官职挂钩”的补贴,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事实的级别上,他们也都应当享有一份。这样的分配虽然荒唐,却可以皆大欢喜。有职有权的官员,虽然没有了公车,大概借用下级机关,或者自己买车总还是可以的吧。然而那样的车辆使费,却很难出自他们的兜中。一旦这样的花费,依然在通过各种渠道报销着,岂不是又一大荒唐。
自从有公车改革的口号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其间关于禁止公车私用和禁止超标购车,似乎也有过多次的重申。然而人们目力所及的却是公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奢华,专用现象也越来越普及。不知道这次的公车改革,将出会现怎样的成果。倘使依然如故于先前,那可就成了一件荒唐得不能再荒唐的事了。
前一篇:践踏穷人的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
后一篇:税富的惊诧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