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64﹒黄华山

(2020-07-05 16:51:38)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黄华山】原文:赵武灵王西至河,登黄华之上。(《资治通鉴》第3  公元前307)译文:赵武灵王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

【简介·黄华山】黄华,山名,即黄华山。亦称黄华神苑。在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县级)西,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据说,黄华山是黄花(花与华音谐)满山谷,故名。此山此景十分优美,历代都有政治人物来此观光。有记录可查的就有赵肃侯、赵武灵王、楼缓、曹丕、刘勋、高欢、高洋、韩琦等。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登黄华之上”,就是这里。

 

读古地064﹒黄华山

黄华山所在的今林州市,曾为林虑县、林县,1990年撤县设林州市(县级市),其地理位置在太行山脉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面积2046平方公里。

【随笔·黄华山】黄华即黄华山,也叫黄华神苑,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林虑山中,而林虑山则屹立在安阳林州市西。在林州与林虑叠加的优异环境下,黄华神苑山青水秀,云蒸霞蔚,风光旖丽,煞是壮观。有介绍说,黄华山集自然与人文景点于一体,汇古今奇观于一山,山顶瀑布飞挂,山谷干湖映辉,云隐奇峰,水绕幽谷,享有“太行最秀林虑峰,林虑黄华更胜名”的赞誉,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林州黄华景观。

读古地064﹒黄华山

黄华山之花。黄华山得名于花,华与花同。历代《林县志》记载:“每岁晚秋,黄花满谷,故名黄华山。”黄华山一年两度黄花,春连翘、秋黄菊,漫山遍野,将黄华山打扮得流金溢彩,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次第开放,花期可达一个月左右,十分壮观;每岁晚秋,满山遍野黄菊花,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令人陶醉。黄花即黄华,在草本植物中是百合科花蕾,“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即黄华,在古诗词中多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重阳》中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出了重阳佳节插菊思亲的境界。从而“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黄华山之水。水,是黄华山的灵性,又孕育出黄华山不朽的文化和文明。在这里,最有名的黄华山水是“迸珠帘”溪水、“鲁班豁”渠水、“冰冰背”泉水等。从“迸珠帘”溪水看,它春季像一条轻纱,飞扬飘动;盛夏大雨滂沱,犹如雄狮咆哮,轰然疾下;到了秋季水流平缓,山风吹来,珠帘上卷,人称“珍珠倒卷帘”,具有雄伟秀丽之壮观。金代中州诗人元好问曾写《黄华水帘》诗赞曰:“悬流千尺忽当前,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挂垂长虹。”从“鲁班豁”渠水看,相传昔日鲁班,途经林州地界,见山前干旱地裂,民心沸煮,而山后却是碧波涟漪,遂起引水拯民之念,便手抡神斧破山成豁。顷刻之间,滔滔西水顺豁东泻,引入田间浇灌,让山前村民得益,世人感其恩德,便称此豁为“鲁班豁”。从“冰冰背”泉水看,这是一种奇特之水,它盛夏结冰、严寒如春,形成“时令颠倒”奇景。尤其是盛夏时节结冰,有冰花、冰柱、冰凌、冰球、冰锥等,始终保持避暑胜地状态。早有民诗为证:“盛夏酷暑赛严冬,鲜花映照太古冰。时逢严冬缺变暖,此地景色又如春。”

黄华山之石。在黄华山,有仰止石、响鼓石、棋盘石、甜瓜石、落桃石、抽斗石、试剑石、石屏峰飞石、二郎担山石、猪叫石等。这些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让人领略野趣之美。最为引人欣赏的是仰止石,由两块巨石磊在一起,虽摇摇欲坠,但自古至今永保安然;石上写有“仰止”两字,提醒游客留步,极目观赏此景。石屏峰飞石,有迷人的传说,说的是古时一对青年男女(女性名叫玉荣),为追求自由恋爱来到此山求助,后在山神的成全下,让他们双双飞落在石屏峰上喜结良缘,此石也成了证婚石。试剑石,在插天峰下,高约 3 米 ,相传北魏相高欢曾在此试剑,留下石断如截的痕迹。二郎担山石,在黄华山南天门处,传说二郎担山赶太阳路过这里,放下担子休息时留下的巨石,如今还能看到有扁担穿过的石孔,有顺口溜云:“二郎担山补天阙,南天门里歇歇脚,漏掉一块大石头,留给后人当传说。”猪叫石也称报警石,在石板岩景区,高3米、宽3米、厚2米,发出声音如猪叫,大事叫数天,小事叫几时,百米之内清晰可闻;其含意究竟是什么,至今未解这个千古之谜。

黄华山之寺。在黄华山丛林中,幽藏着许多寺庙古建筑。最为著名有觉仁寺、中寺、王母祠、慈明院、老祖庙等五座寺庙。(1)上寺。又称慈明院、王庭筠读书院,创建于宋代。这里背倚群峰,树木参天,清香四溢,寂静宜人。金朝画院督监、书画家王庭筠,在此隐居三年,设立读书处。(2)中寺。位距上寺边,黄华争秀峰下,有佛堂、院落和山门,重建后有108级步云台阶,倚峰面河,环境幽雅,翠柏、高杨参天笼罩,争奇斗艳。佛堂楹联写道:“滂水浅泗青霭白云笼碧玉,临风顾盼丹崖翠壁舞黄华。”(3)下寺。又叫觉仁寺,始建于隋代,兴盛于元朝。隋朝有记载的高僧昙迁任主持长老,元朝第三代主持长老为菊庵禅师。此寺规模庞大,几经修葺,殿堂古朴典雅,金壁辉煌。明万历年间,林县(今林州市)知县胡栋在门前巨型石碑上主刻“天开图画”四个大字,其笔力遒劲,十分醒目,确切地概括了黄华山天赋景貌,游人至此,无不赞叹。(4)王母祠。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祠院,依山傍水,绿荫环抱,风景如画,始建于宋代,后又扩建,为二进四合院。主要建筑有王母殿、广生殿、九仙阁、拜殿、山门、碑廊等。王母殿为重檐歇山式,雕龙画柱,金碧交辉。(5)老祖庙。老祖庙是林州市城西黄华山上的一处道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毁。近几年来重新修建,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正殿为娲皇宫,东配殿为三清殿;西配殿为三皇殿。后院为老祖殿,供奉着鸿钧老祖。传说鸿钧老祖为众仙之祖,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鸿钧道人,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