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63﹒房子

(2020-06-28 16:16:4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房子】原文: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资治通鉴》第3  公元前307)译文: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这个地方,抵达代地。

【简介·房子】房子,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石家庄市高邑县西南。春秋房子邑。战国初为中山国之地,后归魏国。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即此。公元前275年赵攻房子,房子归赵,称赵邑(房子故城)。西汉在房子城始置房子县。三国魏时属常山郡,郡治在房子城。

 

读古地063﹒房子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房子县省入高邑县,隶属赵郡。唐时高邑县属赵州,直至清代。1949年后,高邑县属石家庄专区、石家庄市。现在的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南部,北靠元氏县,南接临城县,西临赞皇县,东与赵县、柏乡毗连,面积222平方公里。知名景点有:赵南星祠堂、刘秀公园、房子郡遗址、凤凰山玉帝庙遗址等。

【随笔·房子】房子,古地名,位于今石家庄市高邑县境。房子原为战国赵邑,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赵世家》:“敬侯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又载:赵武灵王时“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西汉初始置房子县于此。至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移房子县的治所至今高邑县城所在地,并废房子县归高邑县辖。此后房子县再未复置,房子这个地名也不见了。然而,房子的影响还在,后世者仍然可从高邑县境中,感受到房子文化的价值所在。

读古地063﹒房子

高邑有房子故城。房子城原为赵邑,以后称“郡城”、“州城”,位于今高邑县西南75公里的西富村乡古城村附近。房子城曾一直是高邑、元氏、柏乡、临晋和赞里五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有了房子城才算真正有了本域文化。因此,从战国建城到南北朝后改为房子郡、房子州,房子城均是那郡那州治所,同时得到了历代修葺,保护至今。房子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100米。内城东、西二门原来的青石基石还在地下。外城四门,除北门被水冲移外,其余东、南、西三门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外城城墙还存有三段残墙,分别隶属于古城、贾村和营儿三村地界范围。城址所采集到的遗物有战国时的平盘细柄豆、铜镞、陶壶、陶鼎、铜带钩、铜镜以及汉五铢钱等。

高邑有房子古战。所谓的“房子古战”,是古时为占领房子这个地方而发动的战争。房子历来都是风水宝地,早在远古时其政治经济就发展较快,因而在历史上多有争夺战发生。据记载,这里小的争夺无数,大的战争也达四次之多。西周时(三千年前),周穆王征伐犬戎,曾驻扎房子在檀山留下了吉日癸巳的著名崖刻,《穆天子传》中有载:“周穆王东至房。”晋人郭璞注:“房,房子,后属赵国地。”春秋时,从赵国赵简子、赵襄子到赵敬侯,为了向北拓展,一直觊觎中山国土,房子这个地方成了主战场,《史记·赵世家》载:“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发起进攻房子之战,当时房子归属魏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曰:“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后汉刘秀走国时曾攻占了房子,时称刘秀房子之战,《后汉书·光武帝纪》云:“(刘秀)南击新市、真定、元氏、房子,皆下之。”

高邑有房子奇事。这是一个精美的传说,说的是在房子这个地方,神秘的夜间引出传奇的故事,人称“房子奇事”。相传,西汉末年刘秀在高邑千秋台宣布称帝后,天帝便派十万天兵天将,一夜间要为刘秀建造成一座京城,神仙们选定了古城村西(房子故城)这块地方,趁夜深人静加紧开始建造。村里有位老汉,经常背着筐子在这一带拾粪。这天夜里,他睡醒一觉后,又背着筐子出去拾粪了。走到村边,忽然看见前边灯火辉煌,好像有千军万马忙着在这里建造城墙。老汉心想,黑更半夜,哪来的这些兵马,他小心地往前走,这会儿他看清楚了,哪些抬工的,打夯的,都是些红发蓝眼,呲牙咧嘴的怪物,可把老汉吓坏了。老汉想,这准是遇上鬼了。他想到鬼怕鸡叫的说法,于是他憋住气,学着大公鸡“咯,咯”地叫起来,只见那边灯火一下子灭了,人马乱跑,一会又平静下来。天亮以后,人们看到这里留下了一道没修完的城墙,就是现在高邑古城村西的那个古城墙。由于这位老汉的无意打扰,使这座皇宫没有建成,刘秀大帝也没有机缘在此居留。

高邑有房子御绵。古时,高邑西部房子地区虽无名山大川,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尤其是桑树成林,丝织业相当发达。据记载,在汉代这里已是有名的“丝绸之乡”, 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北方纺织业的中心之一,特别是所产的纩绵,光彩鲜洁,被称为当地丝织精品——“房子绵”,后被定为“御绵”,专供京城达官贵人使用。曹操的夫人卞氏向太尉夫人送礼,礼单注:“故送衣服一笼。主绢百段,房子绵百斤”。西晋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中云: “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清晰地认定高邑是当时出“房子御绵”的重要产地。北宋《太平御览》卷819《绵》引《水经注》记载说:房子县(今河北高邑县故城)西北产白土“细滑如膏,可用濯绵”,用这种白土洗涤蚕丝,能够使得蚕丝亮白洁净,“霜鲜雪曜,异於常绵”。因此,民间都知道“房子之纩也,抑亦类蜀郡之锦得江津矣。故岁贡其绵,以充御府”。这就是说:房子产的绵蚕丝(用作冬装的绵蚕丝成为纩)就像西蜀江津盛产的蜀绵一样,朝廷要求作贡品,送到御府工坊,专为皇家做棉衣用。(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