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应】原文:秦、魏会于应。(《资治通鉴》第3卷
【简介·应】应,古称应国,都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其统辖范围大致在鲁山、襄城、叶县一带。据《姓氏考略》载,周武王之子封于应,其后子孙便以应国名为姓。应人是以“鹰”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春秋后期,楚灭应国,应氏后裔大多迁居各地。战国时,应地为诸侯国聚会地。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国和魏国在此举行会议。此地还曾是秦相范睢的封地。东汉时此地改为应乡。
西魏、隋时,这里称之为滍阳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废县为滍阳镇,至今。滍阳因在滍水的北岸而得名。现在的滍阳镇位于平顶山市区5公里处,面积为32.4平方公里。
【随笔·古应国】应,古国名,俗称古应国,位于今河南平顶山市滍阳镇一带。据载,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国。从应叔立国到东周早期被楚国所灭,应国历时350余年。应国被灭后,看似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并非如此。应该说,古应国虽然不见了,但“应”地仍在,它所创造过的过去却无法抹去。值得庆幸的是,隐于史载的古应国,随着滍阳岭上的墓地发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历史的真容逐渐显现出来。
应国墓地。应国墓地就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滍阳镇的滍阳岭上。滍阳岭的南段是沙河支流应河的东堤岸,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西隔应河与应山想望。这里自古就是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考古发掘,这里的应国墓葬共42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计出土铜、铁、铅、锡、金、玉、石、陶、瓷、骨、牙、贝、蚌、木等各类文物万余件,其中尤以铜器和玉器为大宗。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等。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为同时期墓葬断代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应国墓葬是死坟却是活地,埋藏着见证过去历史的人和物,需要保护、发掘和利用。2006年5月,应国墓地作为周至汉时期的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应国玉鹰。在滍阳岭应国贵族墓地一号墓中,1986年出土了一件精美的玉鹰。它长2.2厘米,宽5.7厘米,顶部与右翅有微斑,是有意用俏色手法就势雕琢而成,作展翅飞翔状,形象而逼真。向右扭曲的头部嘴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与双翅翅尖的两个小孔都用以穿绳佩戴,设计可谓精巧而独到。玉鹰眼睛和背翅施以线雕,两爪卷曲身下,看去栩栩如生,充盈着艺术的美感。史学家认为,这是应国贵族王室的族徽,也是此国的传国之宝。玉鹰是应国的标志文物,在古文字上“应”与“鹰”相通,应国虽然不算大,但属雄鹰展翅之强者。玉鹰的出现也是今平顶山市的福气,后来在专家的建议下,将玉鹰作为平顶山市的市徽标志,并嵌于这座城市的雕塑中,这就是平顶山市称为鹰城的来历。应国玉鹰有着重要的古今价值,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应国鼎簋。在应国出土的铜器中,大致可分为六个品种,计有鼎5件、簋2件、壶1件、尊1件、卣1件、觯1件。若以其具体用途划分,则可分为炊食器(鼎)、盛食器(簋)、酒器(壶、尊、卣、觯)等三类。其中铜鼎计有应公方鼎2件、16字应公鼎2件、双弦纹应公鼎1件。在商周社会,鼎簋标志着奴隶主身份的高低。列鼎列簋制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上士享用三鼎二簋,下士享用一鼎。应国墓地的应侯享用五鼎四簋,属于卿大夫身份。这说明,当年应国是商朝王室相当信任的侯国。殷墟甲骨卜辞云:“贞,王步于应。”意思是商王去往应国;《竹书纪年》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意思是应侯去往朝室。这就表明商代时的应国,与王室政治往来甚为密切,享用“五鼎四簋”恰如其分。
应国兵器。在应国出土文物中,虽然看不到叱咤风云的战争场面,但仍可欣赏到精美的古代兵器。比如有应国战车、错金鸟书戈、多戈戟及鐏、铜盾钖、铜矛、铜剑等。应国墓地321号墓出土的错金鸟书戈,可谓锋芒毕露。其铭文为:“应侯闭作甫戈”,即“应侯启之用戟”。戈上的字形像小鸟,猛一看以为是画。此兵器不仅锐利,而且非常艺术。鸟书起源于楚,盛行于春秋,是在文字构形中改造原有的笔画,使之盘旋弯曲如鸟虫形或者尤以鸟型、虫型等纹饰而写成的美术字体,给人飘逸遒劲之美感。有学者在《欣赏古应国青铜文物》中评论说:“古应国作为一个小方国,难免不受到周围大国的欺负。为了自保,国君也经常持有兵器。这些出土的应国‘铜错金鸟书戈’,工艺精湛,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的锋芒逼人。”
应国酿酒。古应国还是个著名的酿酒之乡,西周王室的贡酒很多来自古应国。据《吕氏春秋》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这里所说的“应邑”即古应国,原来古应国人擅长造酒,历来有传说于世,并将其独有的酿造技术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事实上,在平顶山应国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相关酒的器具达三千多件,可见应国确实是个酿酒大国,应国酒是当年的拳头产品。史籍有这样的记载:古应国是中国最早的造酒基地和酒礼文化发源地,堪称“中国酒礼文化之都”。当年的应国酒,成为周王朝专供酒,堪称最早的“国酒”;以后的应国酒,成为人见人爱的“众酒”。现在的平顶山宝丰应国酒,在挖掘整理古应国传统酿酒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浓、酱、芝麻香工艺之精华,以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大曲泥池辅以砖窑,中高温大曲配以多菌种芝麻香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曲温蒸馏酒,传统木海,长期陈藏,精洽配比而成,浓酱陈香,馥郁芬芳,芝麻香气分外怡人。(谢谢图片作者)